心理恐惧与焦虑:被困在童年创伤的时空
发布时间:2025-08-21
52阅读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
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人讨厌、害怕未来、害怕天灾人祸;有的人甚至害怕生病、害怕核污染、害怕控制不住自己做出极端行为。
这些恐惧看似千差万别,但往往有一个共同根源:被困在童年的创伤时空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恐惧?
在成年人的外表下,他们的内心常常依然是一个受惊的小孩。
比如,有位来访者梦见自己悬挂在悬崖边,向母亲求助,却被母亲推了下去。
这并非夸张的幻想——他的母亲长期精神不稳定,对他进行精神虐待,从不认可他的努力;父亲则在酒后施暴,让他既害怕又无助。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断被否定、被压迫,逐渐学会用一个**“乖巧、优秀、完美”**的假自我来取代真实的自己,只为换取父母短暂的认可。
但理想化的假自我是脆弱的。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遭到批评或排斥,这层“保护壳”就会破裂,露出内心深处那个被嫌弃、被抛弃、无助的小孩。真正让人痛苦的,不是眼前的小事,而是被触发的童年伤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逃避的代价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够完美,就能一直安全无恙。但现实总会打破这种幻想。
有来访者回忆,小时候家中灯一关,他就担心小偷进来伤害自己,于是养成强迫性地开灯睡觉的习惯。
这种表面的安全感,其实是用幻想来逃避恐惧。
但幻想无法真正保护我们,反而让我们更加害怕不可控的现实:天灾、人祸、疾病、失去……以及那个不被爱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如何走出童年创伤?
心理学有一句话:“要找到光明,我们必须直面黑暗。”
真正的疗愈,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而是接纳那个不完美、受过伤的自己。
直面创伤
不再逃避,而是承认童年的伤痛和恐惧,承认那个脆弱的小孩曾经存在。
接纳真实的自我
我们不可能永远优秀完美,也不可能百分百安全。
接纳自己的不安全感与不完美,才是真正的自信来源。
给予“无条件的爱”
许多人内化了父母的有条件的爱,认为“只有优秀才配被爱”。
但疗愈的关键是——学会无分别地爱自己,不因缺点而否定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结语
如果我们总是活在幻想的安全感里,创伤就会不断发酵,支配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因恐惧而活,而不是因爱而活。
真正的自由,是在面对不完美的现实时,依然能温柔地拥抱那个受伤的小孩。
直面创伤,接纳自我,你才会从被困的童年时空中走出来。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