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有执念,大抵是为了寻找童年缺失的爱
发布时间:2020-04-03
1923阅读
1.
“他爱上了别人,可我还盼着他回家”
我的一位朋友C,因为丈夫出轨痛不欲生,但又不愿离开这段糟糕的关系。
C的母亲早逝,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常常要打两份工,极少在家。身为长女的她从小就要操持全部家务,尽力照顾一家人的吃喝穿用。
但这样被迫“长大”的孩子,内心是匮乏的。这种匮乏感,会让她为了别人给出的一点温暖就飞蛾扑火、奋不顾身。也因此,她在恋爱和婚姻上吃了“暗亏”。
大学期间,C认识了男友,对方家境一般,但长相帅气。恋爱期间,男友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会在C来大姨妈期间帮她冲热水袋、泡红糖水。
男友早一年毕业,去了南方发展。为了在一起,C跟父亲大吵了一架,不顾父亲的反对,一毕业就只身去了男友所在的城市,选择了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文职工作。
没多久,C发现自己怀孕了,没敢告诉父亲,也没办婚礼,和男友领了个证,吃了顿饭就算把婚结了。女儿出生后,C的老公说要自己创业,孩子需要人照顾,提出让她辞职,C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为了一个男人,为了所谓的爱情,未经世事的C不听父亲的劝阻,她深深地把自身的价值和这个男人绑在了一起。
挫折教育=不断受挫?别给你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可点击)
C说:“我爱他,因为是他给了我生命中从未有过的温暖,为了他,我愿意承担和付出。
在一起生活的这十年里,我没舍得让他做过一顿饭、刷过一次碗、送女儿上过一次补习班,有时候,他遇到生意上不顺心的事,在外面喝得乱醉,回家就拿我撒气,这些我都不觉得苦,为了他、为了这个家,我心甘情愿。
可是他出轨了,还说要搬出去和那个女人同居,我觉得天都塌了!我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工作,除了他和孩子,我什么都没有了。
我现在只能每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家里的事料理得更好,我想,他总归是会厌倦外面的,总有一天会回家的。”
一个从小被迫承担“父母”角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背负了太多责任,体验过太多痛苦。
在原生家庭里,她习惯了照顾他人、满足他人、忽略自己。婚后,她在自己的家庭关系中延续了早年的关系模式,在婚姻中处处隐忍,主动付出和承担,甚至面对丈夫的背叛,都能毫无节制地“包容”。
2.
过分痴情的女人,容易演绎“人间悲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讲述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悲情故事——女主角从十三岁少女时期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狂热地爱着心中唯一的男人,但是她苦恋一生、至死不渝的男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在电影开头,身为男主角的著名作家在生日当天收到了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当他打开信件,读到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的孩子昨天去世了,为了挽救这个幼小的生命,我同死神足足搏斗了三天三夜。”——这句让人心惊的话,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十多年前,一个破旧的四合院里住着一对贫困的母女。一天,她们隔壁搬来了一位作家,十三岁的女主角凭着那些家具、油画和精致的软皮书就已经对男主角心生敬慕。她开始幻想作家的模样、气质,搬完家的第三天,小女孩才见到了作家本人。
从那一刻起,男主角俊朗的外表、绅士的气质就仿佛刻在了女孩儿的心里。在男主角外出回家时,她因害怕被人瞧见衣服上的补丁惊慌失措地跑出门,男主角当时礼貌性地对女主角说了一声“Sorry”,对她微微一笑,这一个微笑在女孩儿心里从此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之后母亲改嫁,她跟随母亲到了另外一座城市。六年的时间,曾经的小女孩出落成了亭亭少女,她毅然只身回到北平。当他们再次相遇,男主角发出邀请,两人共度了一个缠绵的夜晚,女主角完成了从女孩儿到女人的蜕变。
在女主角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后,她选择了独自承担、孤独生子。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她当起了交际花。这期间,女主角身边不乏一些真心假意的追求者,但她宁可委身于他们,也不愿交付自己的真心。
八年后,命运让他们再次相遇,似乎这个生性风流的男人身上有种魔力,让女主角欲罢不能,正如她自己所说“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
一场欢愉过后,女主角依然选择了沉默,她守着心中的秘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孩子死去,自己重病缠身,在弥留之际,才写下了这封绝笔信。
女主角短暂的一生,爱得骄傲,也爱得卑微,这段疯狂的恋情更像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她把自己的情感乃至生命的意义都与男主角捆绑在了一起。
她重复期待和幻想,直到最后幻想破灭、香消玉殒。男主角对女主角的一次次“遗忘”对她而言便意味着“死亡”,与其说女主角是因病而死,不如说是为情而亡。
3.
对爱有执念,大抵是为了寻找童年缺失的爱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青春年少时,我们以为爱情就应该轰轰烈烈、要死要活,甚至把阿信的“死了,都要爱”捧在手心当真理。记得上大学期间,睡在上铺的女生得知自己暗恋多年的师兄喜欢上了别人,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差点没从窗户跳下去。
那时候,我们碰到爱情就晕头转向、智商全无,往往把爱情当头等大事,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全部,恨不得掏心掏肺,为所爱之人卖血、卖肾。
哪怕人到中年,为人妻、为人母,但童年缺失的部分仍旧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我们填不满,却也绕不开。我们期待用自己的一份“痴心”换取男人的一片痴情,为此可以忽略自己、牺牲自己,甚至不惜飞蛾扑火、奋不顾身。
我们以为拼命对一个男人好,就可以弥补缺失的爱、治愈童年的伤。
文章开头的C、电影中的陌生女人都是对爱抱有这种执念的女人。童年的不幸、爱的缺失,让她们极度渴望付出爱、得到爱,这些来自于功能失调家庭中的孩子,她们在成年后往往会更容易痴迷于一个错误的男人,一段糟糕的关系。
她们习惯了痛苦的体验,更愿意等待、更愿意期盼、更愿意奋不顾身。她们对爱的执迷,只不过是因为童年的匮乏,为了寻找童年缺失的爱,所以才不顾一切,去抓住一丝慰藉、一点温暖而已。
4.
摆脱“痴情”的桎梏,先爱己,再爱人
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过犹不及。
我们可以对一个男人痴情,对一段感情付出真心,但不能过分,因为过分就意味着我们要投入更多时间、情感和精力,在受到伤害时往往也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如果强烈到无法耐受的程度,便可以摧毁一个人。
或许,我们应该意识到当自己痴迷于一个男人、一段感情时,这背后的动力不是爱,而是恐惧。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害怕被忽视、被否认、被抛弃,所以我们宁可在关系中“受苦”也不愿意告别这段关系。
被死磕的原生家庭:影视剧为何都在妖魔化母亲?(可点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独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忘记了爱自己。
然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也给不出真正的爱,她给出的充其量也只是爱的替代品。
亦舒曾说过:“能够说得出的委屈便不算是委屈,能够被抢走的爱人便不算是爱人。”
滚滚红尘,人间情爱,身为女人总是要吃一些分分合合、痴痴念念的苦。但是一份爱情带给我们的伤痛和美好,都只属于曾经。只有当我们鼓起勇气去面对童年的伤痛,治愈自己,才能不贪念那泥淖中的一点温暖,学会真正爱自己。
心理大师弗洛姆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那就意味着那种感情根本不是爱。”
过分痴情的爱不是爱,真正的爱应该先“悦己”、再“悦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放下执念、摆脱桎梏的能力,从此不再为爱所伤、为情所困,学会真正的爱与被爱。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