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意”包含“留意、放在心上、在乎、关注、重视”等一系列态度,而“亲密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在意彼此的在意。
我们常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本身,但,“爱他本身”很难考量,你怎么知道他是爱你的钱爱你的容颜还是爱你这个人呢?
爱一个人本身,必须先包含“爱他爱的东西”、“在意他在意的东西”,如果他也如此,那么我们就说“你们的关系很亲密”。
在意的这个“东西”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诸如金钱、学业、身材、兴趣爱好等;一类是内在,诸如情绪、价值、恐惧、渴望、信仰等。
这不复杂,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即可,第一个原则,一个人在意的东西会变化;第二个原则,每个人都有其核心在意的东西。
比如,你特在意家庭,无论外面风云变幻,只要小家还能安稳度日,就是你最后的防线,是你活着最主要的意义所在,如果谁胆敢伤害你的子女父母伴侣,就和他拼命。同理,有谁砸了你吃饭的碗,定不会放过他。
再用“亲子关系”来说明。
你会发现,有时孩子会与你“分享和分担”。
分享一般都是开心的事,比如得高分了、学校有趣的见闻、他的一幅画、她好看的裙子、玩的一款游戏、与好朋友的谈话……
记住,此刻他在正在邀请你分享他的快乐成就,而不仅仅是这件衣服这幅画,孩子想要的也无非就是倾听与认可。
如果你视若无睹、敷衍了事,甚至嫌烦,那你就并没有在意他的在意,也许你会想“这有什么好炫耀的”,一旦这样想,你们亲密的距离就拉开了。
若你经常如此,你与孩子将不再亲密,他也绝不会主动找你分享,在孩子内心有个声音会越来越顽固:
“我是不值得被在意、被认可、被欣赏、被爱的”。
你看,毁掉一段亲子关系,就这么简单。
02
更加摧毁亲密的往往不是“分享”,而是“分担”,前者感受不到被爱,而后者感到的却是伤害。
“分担”的东西一般都是难过的,孩子往往遇到了困境。
比如被好朋友冷落、被其他同学欺负、被老师批评、考试成绩退步、考试焦虑、或任何想不通搞不懂的心事。
此刻,无论孩子多么淡定,都是在向你求助,必须更加重视,依据孩子的情绪反应做出相应支持和理解。
相反,你若认为“这没啥大不了的”或“真麻烦”或盲目行动(找对方理论、批评孩子、给孩子讲大道理),这都属于“不在意”。
孩子会慢慢感到“我是不可以难过的、是得不到支持的、是被抛弃的”,久而久之,会给孩子种下“恨”的种子。
有父母还会在孩子在意的伤口撒盐,比如孩子本身就对相貌身材自卑,你还总在外人那里提及,或恐吓、取笑、要挟孩子,“你再不吃饭永远都长不高”、“看你都胖成啥样了还喝饮料”之类。
再比如孩子本身对学不好数学就很难过,你还总拿这说事儿。
所谓“我最爱的人伤我总是最深”就是这意思,你总能一针见血看见孩子的软肋,并一刀捅下去。
这种恶毒的做法是亲密无法逾越的鸿沟!婚姻情侣关系同样如此。
爱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就是呵护他的软肋,反之,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软肋被旁人揭穿、嘲讽、羞辱。
若你最敏感的,莫过于觉得自己很差劲,而对方却会让你不断感到很差劲,这就是最大的伤害,远离这个人是最佳选择。
每个人的内在小孩总有害怕的点,总有最在意的情结,别人可以看不见、不理解,可以不爱,但一定别伤害。
看不见、不被理解最多会孤独,也要好过以此作为要挟、指责的筹码。
很多糟糕的婚姻就在不断重复这个点,要嘛彼此厌倦,谁也懒得在意谁;要嘛拿对方在意的互相伤害。
最在意学历,对方总以此挖苦;最喜欢打扮,对方总泼冷水;最在意厨艺,对方总嫌难吃;最在意被孤立,对方总对你冷暴力;最在意自由,对方总各种限定;最在意诚信,对方总欺骗你……
这里也许有你们潜意识的“合谋”、有彼此原生家庭的影响、有某种投射或强迫重复,但此刻你就是感到了被伤害,这是实实在在的发生。
喜欢心理学的你也不用总是从自身找原因,拒绝眼前这个人、关闭与他的亲密,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同理,对方攻击你不在意的点,是不会被伤到的。
比如,你并不在意钱,对方总笑你贫穷,你是无所谓的,但你在意名声,对方若是诽谤,你就很容易被激怒。
03
该如何在意你爱的人的在意呢?
第一,不主动、不过度在意。
明知道孩子最在意数学,也别频繁询问成绩或给他找辅导老师。
在意他的在意是一种爱,过度在意则是打扰、侵入。这个度怎么分辨?很简单,就是:你在意的情绪超过了对方。
比如在咨访关系中,来访向你袒露了一些被虐待的经历,他还没有太大反应,咨询师却已悲伤满满、义愤填膺了。
此刻,来访一边感到你的支持,一边感到困惑,他并不理解你为何那么生气,更关键的,他的注意力被迫转到了你的情绪上,根本无暇顾及自身。
就算是你是对的,他应该感到悲伤愤怒,但你的情绪也不该超前。
倘若满分10分,他的难过只有4分,你却已高达9分,差出来的5分就是你本人的焦虑,换句话说,你在意的不是他的在意,而是对自己的在意。
最好的分值都不是4分,而是3分,你的情绪永远要低于来访者的情绪,这就叫跟随,叫以来访为中心。
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同样如此,要跟随孩子,而不是拉着孩子跑,只有对方主动求助、邀请你分担时,你再出手,且出手的速度、频率一定要低于他的频率。
比如孩子摔倒了喊妈妈,你可以过去把他扶起来,拍一拍他说“宝贝没事”,而不是大哭大叫抱着孩子去医院。
很多亲子关系的疏离,就是因为父母的在意大大超过了孩子的在意,一旦父母比孩子更焦虑,潜意识就是在推开孩子。
第二,清晰你本人在意的点。
从来不存在两个人在意的东西完全一样,边界感由此产生,要清晰你的需要,清晰对方哪里能满足你这个需要;也要清晰你哪里能满足对方的需要。
做到这一点很难,我在下面短视频中说过,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你的在意点只是你的,不要投射给他人。
生活中,我们总听到几个人在热烈交谈,但仔细一听其实他们根本没有交流,只不过在“各说各话”,除了随便回应一下,多数时间都在谈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因此,亲密之人总是互补的,一个说得多,一个听得多,这就是无意识契合了彼此需求,关系才得以长久亲密。
话说回来,人这个物种,总希望别人对自己更在意一些,所以你必须要探明你最在意的点。
你越清楚,掌控感就越高,就不会投射给别人,不会轻易被伤害到,也不会四处索爱。
现在,请你停下阅读,思考:你最在意的点是什么?
04
第三,善待自己在意的点。
你对他人的在意永远要小于对自己的在意,对他人的依赖也要小于对自己的依赖,这是我说的,也是心灵成长的秘诀之一。
很多时候,孤独感来自别人没有在意你,要知道:首先,这很正常,因为对方也在成长,他也希望被在意,难免就会忽略你;
其次,也一定不要认同他,别以为你不值得被在意,你在意的事就是天下最大的事,无论别人觉得多么微不足道。
请问,如果连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了,还能指望谁来重视你呢。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