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和同理心是两种密切相关但截然不同的情感。同情涉及对某人感到难过或怜悯,而同理心涉及理解和分享某人的感受。同情更多的是情感的外在表达,而同理心则是内心的情感反应。
简单地说,同情是对某人的感觉,而同理心是对某人的感觉。了解这两种情绪之间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在更深层次上与他人交流和联系。
同情是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做出反应的一种情绪。当一个人理解另一个人正在经历的事情,并对他们感到悲伤或怜悯时,这就是同情。
同理心是一种亲密感受和看到他人痛苦的能力,不仅是通过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而且是通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表达同理心时,一个人可能会利用他们的个人经历来理解另一个人的痛苦。
同理心和同情心之间有什么区别?
虽然同情心和同理心经常互换使用,但存在导致不同结果的关键差异。
情绪是主要区别
虽然同情意味着有人理解别人的痛苦,但它更具认知性,并在受害者和倾听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强调意味着能够体验他人的感受。它需要真正感受对方感受的情感成分。
理解水平的差异
同理心和同情之间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希望了解受苦者的经历,而不一定是为了阻止他们的痛苦。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相比之下,当一个人不一定涉及或完全理解某人正在遭受的情况时,通常会使用同情。 同情并不能转化为理解,因为听众可能会将注意力从遇难者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关系很重要
有了同理心和同情心,倾听者和受难者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同事或老板遭受损失时,同情可能更适合在没有亲密关系的情况下维持特定的社会动态。 但是,如果一生的朋友失去了亲人,仅寄一张卡片或鲜花可能是不够的。当患者和倾听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牢固时,通常会期望更多的同理心。
同情导致脱节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同理心被认为会促进联系,而同情被认为会导致疏离。因此,虽然同理心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建立在牢固的联系之上,但同情心会在人与人之间造成鸿沟。 诸如“我很抱歉你有这种感觉”或“本来可以更糟”之类的同情性陈述可能会让人觉得是居高临下。同样,诸如“我为你感到难过”之类的陈述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怜悯,这会让患者感到得不到支持。
同理心的类型
人们认为应该增加同理心的三个部分,以成为更好的善解人意的倾听者。它们是:认知同理心、情感同理心和移情行动。
认知同理心
这是同理心的思考部分,也是成为更好的同理心倾听者的良好起点。这是一个人可以想象自己处于另一个人的痛苦境地并思考那种感觉的地方。但是,如果这部分没有下面两部分的同理心就用上了,这可能就只能变成同理心了。
情感同理心
这是同理心的感觉部分。有了情感上的同理心,一个人站在受苦的人身边,并为他们感到难过。这不是来自外部或远离人的地方的感觉,而是与他们在一起的感觉。
同理心行动
这往往是很多人难以修炼的地方。移情行动通常意味着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做。许多人可能默认向某人提供建议、解决方案或转移注意力以减轻他们的痛苦;然而,同理心恰恰相反。通过向某人提供同理心是最有力的行动之一。
如何增加同理心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倾听者
以下是培养同理心的其他一些技巧:
积极倾听
当有人积极倾听时,他们不仅仅是在听所说的话。他们密切注意对方在说什么,了解说话者表达的感受,并留意非语言暗示。
耐心地倾听,而不是专注于应该如何回应。当对方说完后,花点时间处理信息,然后再回应。
了解对方需要什么
当有人告诉你他们正在经历什么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说他们需要什么。
使用倾听技巧弄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但如果不清楚,最好问问对方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提供错误的支持。
将听到的内容复述给某人是了解某人需要什么的好方法。例如,说,“我听到的是,当 X 发生时,你不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对吗?” 可以达到对方需要的程度。
优先考虑情商
情商高的人往往更有自我意识,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了解社交线索,并且更有能力处理人际关系。
因此,练习提高情商的方法可以与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倾听者齐头并进。
不该做什么
避免直接提问、与所说的内容争论以及争论事实。这只会在听众和患者之间造成障碍。相反,要完全专注于所说的内容以及说话者的感受
除非演讲者要求,否则不要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意见。放下这些,关注对方的观点。听者不需要同意对方所说的一切。相反,它是让演讲者知道他们受到照顾并且很重要。
不要害怕谈话中的沉默。有时,一个人所需要的只是感到被倾听,并知道对方在那里倾听。说话者可能正在考虑接下来要说什么,或者可能需要一些沉默的时间来处理他们的情绪。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