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该的我”?
事实上,不论你想成为的是斜杠青年、佛系青年,还是一名超级专业人士,你都应该首先成为一名“内核青年”。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更忠于内心的抉择,也才能过上更加富足与幸福的人生。
我也正走在这条修行之路上,这篇文章既是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
事实上,不论你想成为的是斜杠青年、佛系青年,还是一名超级专业人士,你都应该首先成为一名“内核青年”。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更忠于内心的抉择,也才能过上更加富足与幸福的人生。
我也正走在这条修行之路上,这篇文章既是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
正念的培育是透过仔细专注你自身分分秒秒的经验,在此同时,尽可能不受自己的好恶、意见、想法所牵制。这让我们直接看透事理,以一种客观的、不偏不倚、不加掩饰的态度来观察或参与,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或心中的想望来扭曲事理。要能对自身的经验采取这种立场,首先,对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你必须能觉察心里川流不息的评价与惯性反应;其次,学习从这些评价与惯性反应中,往后退一步。当我们开始学习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总是不停地在评价各种经验,对于所见的一切,几乎都以自己的价值和偏好为基准,不断地分类并贴上标签。我评价某些人事物是“好的”,出于若干理由我对他们感到愉悦。我抱怨某些人事物是“不好的”,因为我对他们感觉不好。其余的则归类为中性,因为与我不相干,我几乎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通常也不会引起我的兴趣。
就人格发展阶段来看,性心理的发展一定是要经过口欲、肛欲期的。当身处肛欲期,排泄器官就是性器官。从这个角度看,排泄问题,从来都不是排泄的问题,也是别的方面出了问题投射到排泄器官上。
我的一位朋友,她很少放屁,即使放屁也不敢出声,常年为便秘困扰。我们以为她是出现了便秘的问题,后来发现她不但便秘,婚后还性冷淡,活得也不开心。
影片被比喻成梦境,银幕被比喻为镜子。在电影里,我们就像照镜子,反观自身,去寻找认同。
电影可以满足我们的全能自恋,因为我们永远是在上帝的视角,是在电影中主人翁完全不知觉的状态,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他生命演绎的过程,看见了他身边隐藏的危险。
科胡特在《自体的分析》一书里引用了“镜像自体客体”的概念,即通过外部(通常是父母,如镜子映照)的肯定、关注和接纳而逐步建立的真实自我价值认识和力量内聚。如果形成理想的健康的凝聚的自体夸大感,就不需特别渴望外在的欣赏、关注和鼓励,自身是自信的,确认的、自由的。而缺少这个部分,会持续去寻找外在的力量,如不断试图控制环境、过度追求成功,特别需要被肯定,来弥补空虚无力感。
长大之后,她才知道了“冷暴力”这个词,和自己所经历的折磨是多么吻合。“原来并不只有拳脚才叫暴力。情感上的虐待也是暴力的一种。”
但是,这个新发现让她感到沮丧——因为她察觉到自己对别人也有这种暴力倾向。
在亲密关系中:
一来整合自己“软”和“硬”的部分,有益身心健康、状态稳定;
二来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更容易得到伴侣的照顾和满足;
三来让对方感觉到被需要和依赖,肯定了她的价值,且在被唤起的母性润泽之下,隔阂消弭,爱意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