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从接纳不完美开始
发布时间:2025-08-14
102阅读
很多人陷入自卑时,总会觉得——“我就是不如别人”。
他们会把原因归结为经济条件差、外貌不出众、学历不高、职位平凡……于是深深陷入自我否定与自我憎恨之中。
但其实,真正让人自卑的,并不只是这些“客观条件”。
当一个人不爱自己、不能接纳自己时,他的内心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树——无论外在成就多高,都很难获得真正的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完善 VS 自我脱离
有位来访者曾对我说:
“王老师,我头发快秃了,职位也不高,没什么亮点,所以很自卑。我总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完美的人。”
想变好没有错,问题在于——你是出于接纳自己,还是讨厌自己才去努力?
自我完善:我知道自己有不足,但依然接纳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变得更好。
自我脱离:因为讨厌现在的自己,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完全不像自己”的完美形象。
前者是成长,后者是逃避。
很多自卑的人,陷入的正是“全能之恋”——幻想成为拯救世界的伟人、被所有人敬仰的明星,来逃避面对平凡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有条件之爱
为什么有些人很难无条件接纳自己?
答案往往藏在童年。
在一些家庭里,父母的爱是带条件的——
“你成绩好,我才高兴。”
“你得给家里争光,才不辜负父母的付出。”
这种成长环境,会让孩子从小相信:只有有用、优秀、出成绩,才能被爱。
于是,他们内心种下了深深的恐惧:
只要没用,就会被抛弃。
只要不优秀,就不配被爱。
而真正得到无条件爱的孩子,不会因为失败或不完美而怀疑自己的价值,他们知道——自己值得被爱,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自己就是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步学会接纳自己
第一步:破除幻想
接纳的不是那个“八面玲珑、所有人都喜欢”的理想化自我,而是现实中有缺点、不完美的自己。
要明白——没有人全知全能,缺点和失败才是真实的人生。
第二步:做自己的父母
去体验真实世界,而不是活在父母传递的恐惧中。
问问自己:
当我不优秀时,世界真的会像父母说的那样抛弃我吗?
当别人看到真实的我,他们真的会远离吗?
只有通过真实的互动和体验,我们才能发现:世界并不总是苛刻的,真实的自己也没那么糟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转变
我曾因性格内向而自卑,认为只要别人知道我不善言辞,就一定会讨厌我。于是,我刻意伪装得开朗、健谈,但这让我时刻害怕“露馅”,反而主动疏远别人。
直到读到一句话:
“甘于寂寞,以朴实自然的面目和别人交往,你依然会被尊重和接纳。”
我开始尝试不伪装自己:可以不多说话,可以安静地待着。
结果反而结识了更多真朋友,找到了真感情。因为真实,我才拥有了安全感和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在最后
爱自己,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有缺点。
面对恐惧,去验证真实世界的接纳度。
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给自己无条件的爱。
当你真正接纳那个有缺点、偶尔笨拙的自己,你会发现——原来,你早就值得被爱。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