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控制情绪,是成年人的一场修行
发布时间:2019-08-09
306阅读
1
丈夫被停职,自己被人肉,“所长夫人”恐怕想不到自己的一巴掌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前不久,重庆渝北区发生保时捷女车主打人事件,伸手打人的女车主反被对方打翻了帽子。
事情本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剐蹭,随着保时捷女车主“惹不起”的架势,和嚣张喊话、伸手打脸的“神操作”,事件瞬间引爆网络。
前两天她借助自媒体采访发声,她说,事发当天,她被老公骂了半夜,完全被“骂到飞起”;
因为家庭住址被曝光,每天都有无数媒体和热心群众等待围观,无奈之下她只能暂住亲戚家里“避风头”;
在派出所任“所长”的丈夫,工作经历被挂到了网上,网民开始质疑他们财产来源,上级单位迫于压力开始调查,“所长”被停职;
还有网友搜查她女儿的姓名、照片和就读学校的详情,女儿一度被吓哭……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多次泣不成声。她说如果时光倒回,她一定会克制自己的脾气照章办事。
华仔说过:“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
不会管理自己脾气的人,最后都为自己的火爆脾气买了单。
你张扬跋扈,自有“社会规则”教你如何把脾气调成静音模式。
2
作家李筱懿就曾经吃过暴脾气的亏。
那时候她在报社业务部门工作,需要跟踪一位占总业务量50%以上的重点女客户。
女客户是公认的难打交道,方案修改了无数遍依旧不满意,合同谈判了十几个来回依旧签不下。
想起自己辛苦又无效的付出以及合同签不下来的惨淡影响,她又悲又怒在电话里大声对女客户说:“你的要求特别没道理,你也特别变态,别以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很快,她对重要客户发脾气的事就人尽皆知,并被直接领导问责。
女客户绘声绘色地把她们交锋的段子讲给同行听,她成了行业里的一个笑话;曾经“姑娘不受这口气”的爽气也被绝望深深覆盖,那段时间她过得天昏地暗。
平静之后,她不止一次后悔:我图什么呢?
再后来,她虽然拿下客户,却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和双倍的时间。
怒火是虚弱的前奏,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毫无办法之后最无力的发泄。
它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却轻易烧光我们的清醒和认知,让我们最终不得不背负更沉重的责难和压力。
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中写到:“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3
我认识的一个客户H姐,性格讨喜,个性温和,是个脾气超好的人。
接触久了,我才知道原先H姐也有过张牙舞爪的时候。
H姐自小就是一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主儿,父亲脾气暴躁,她也跟着养了一身“驴脾气”。
成家后,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要跟丈夫和孩子发脾气。家里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孩子也在这种高压氛围之下噤若寒蝉,不太爱说话。
有一天先生加班,开车回来的路上她又因为某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电话里不依不饶。先生挂断电话她就疯了一样继续打。一直到先生因为闯红灯躲避车辆开进绿化带撞上路灯杆。
及时弹出的安全气囊保护了先生没受到重大伤害,车头却严重变形。
自那以后,H姐跟变了个人似的。
她说,吵了这么些年,也没吵赢个什么。丈夫捡回一条命她才明白:世间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脾气收敛后,她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温和了许多,孩子似乎也没有那么木讷了。
脾气是最锋利的双刃剑,刀刀见血,疼的却不止对方一人。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吸饱血后兀自飞离,而不少野马却被生生折磨死。
动物学家说,蝙蝠吸的血量其实非常少,远不足致野马死亡。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要么把脾气关起来,要么被脾气吞噬。
4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ABC理论。
A是发生的事情,B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C是这件事情引发的后果。
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为是A直接引发了结果C,但事实上,A只是个事件诱因,决定行为结果的,其实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
比如,孩子打碎了一个碗,惹妈妈生气。伤害妈妈的并不是碗打碎了的这件事,而是妈妈对这件事的愤怒情绪。当妈妈情绪冷静的时候,她的行为结果可能只是打扫碎片,而当妈妈情绪激动的时候,她可能没办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一顿。
当某件不可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事件的后果其实是由我们自己的情绪决定的。
大多数人在盛怒之下智商都成负数,言行举止缺乏理性,发脾气一时爽,爽完还是得自己回来收拾烂摊子。
那些能控制情绪的人们,可能是同事眼里大气稳重的典范,也可能是朋友心里想到就觉得温暖的所在,更可能是亲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倾诉、示弱的避风塘。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绪。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时刻提醒自己,不栽在坏情绪中的人。
学会控制情绪,是成年人的一场修行。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比发脾气更重要的事情,多了去了。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