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南京心理咨询网! 旧版首页 | 联系我们 | 建议反馈 | 加入我们
025-84470026
首页 / 森知出版

《社交恐惧与人性的成长》-王宇著

    《社交恐惧与人性的成长》现已由“华章心理”出版,正式出版后更名为《社交恐惧症》




    给社交恐惧者的人格画像与深度剖析 
    被禁锢的心灵,被内卷的疲惫
    超越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才能破茧而出,获得新生与成长







    人们往往容易把那些饱受煎熬的社交恐惧患者,看做是性格内向与孤僻的人,但实际上性格的内向与外向与社交恐惧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外向的人也同样会对社交产生恐惧,也不可避免地会敏感别人的看法。社交恐惧的影响从生活日常、工作业务到人际关系,无所不包,甚至在年轻人群当中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不少人因为恐惧而选择“安全”,以逃避应对,看似合理的选择,但却因此失去了在痛苦中觉察与了解自我、实现心灵成长的机会。本书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切入点,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一线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了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发展规律、自测判断标准、认知障碍、深度心理分析以及改变的方法,提供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为有此类问题的读者提供有效帮助和自我治愈指南。


    推荐序 “与自我的战争”
    前言 被禁锢的心灵
    网友点评
    第一部分 对社交恐惧的初步治疗
    第一章 了解社交恐惧 / 2
    第二章 社交恐惧的认知行为治疗 / 18
    第三章 森田之道 / 40
    第二部分 对社交恐惧的深入分析
    第四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 60
    第五章 理想中的自我 / 66
    第六章 “应该”之暴行 / 76
    第七章 自负:天生我才 / 94
    第八章 自卑与自恨 / 104
    第九章 爱的缺失:内心最深的伤痕 / 116
    第十章 对金钱、权力、地位的执着 / 144
    第十一章 被“爱”救赎 / 152
    第十二章 所谓“爱情” / 168
    第十三章 迷失自我 / 179
    第三部分 真正的治疗:找回自我
    第十四章 “方法”与“态度” / 192
    第十五章 “治不好了” / 204
    第十六章 所谓“上进心” / 219
    第十七章 症状存在与人格扭曲 / 229
    第十八章 禁闭岛:幻想与现实 / 235
    第十九章 勇气:唯一的答案 / 244
    第二十章 自由:真正活一回 / 253
    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意义 / 260
    第二十二章 我是谁:病人还是凡人 / 267
    第二十三章 认识你自己 / 273
    第二十四章 顿悟:有深度的觉察 / 287
    第二十五章 治愈:成为你自己 / 294
    附录 社交恐惧症日记 / 310
    后记 孩子五岁了 / 334





    给社交恐惧者的人格画像与深度剖析
    被禁锢的心灵,被内卷的疲惫
    超越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才能破茧而出,获得新生与成长


    被禁锢的心灵
    心灵被禁锢想必是世上最残酷的责罚。当一个人的内心被束缚,不能活出真实、本来的自我时,就算他表面上活得精彩,也不过是一个囚徒而已。活在看不见的围栏之中,有时会比真正的囚徒还要痛苦,他就像一个会动的木偶。他想做人生的主宰,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傀儡。
    他虽然早已迷失自己,却对这一切毫无觉知;虽然人生早已被扭曲,他却不自知。他只在乎看得见的症状,却没有“看见”被扭曲的自我与人生。
    带着“原罪”而来的他,今生只是一直在寻求救赎。不管外在是否光鲜,他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内在的伤痕可能来自童年,也许他从来没被真正地爱过,也许他一直被束缚、要求和逼迫,在成长中难以找到价值感与归属感,因此他内心充满焦虑。这样的焦虑就好像一个无底的黑洞,需要他不断用那些可以给他带来价值的东西—金钱、成就、被爱或者完, , , , 美的形象来填补。不是他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他不得不成为一个更优秀甚至完美的人—他必须成为“神”,才能摆脱作为人的卑微。
    就像同魔鬼签订协议一般,他出卖了灵魂,以换取财富、地位和荣誉—那些可以让他不自卑的东西。
    他无法面对本来的自己,于是就在内心建构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与世界,因为在这里他是安全的。就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把幻想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和生活原本的样子。如果能一直活在梦中,想必他就什么病都没有了,他的“自信”完全建立在流沙之上。当风暴来临,一切将原形毕露—他想隐藏的、他想逃避的、他无法直视的,终将把他淹没。
    他的“解决方法”注定失败,因为他没有努力地成为他自己,而是试图成为一个并不是他的人。对于被恐惧驱使的人来说,只要可以减轻恐惧,他愿意用任何东西来交换,甚至是灵魂。而这一切必将成为他的枷锁—越是躲在“更好的自己”当中,就越不敢面对本来的自己。他“应该是”的人,已经凌驾于他“本来是”的人之上。虽然这给了他暂时的安全,但就好像是给他套了一个壳、穿了一件紧身衣,让他不能随心而活。
    他为想象中的自己而骄傲,也为现实中的自己而自卑,总是找不到真正的自信。就算他的内心充满冲突与挣扎,他也会为了维系虚假的形象而不断掩饰。在别人眼中,他总是那么“正常”,这并不能说明他真的好,只能说明他演得好,于是没有人了解真正的他。他和别人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他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肯定是他的价值来源。他渴望自由,却也害怕自由,害怕伪装掩饰的面具被识破,因此他宁愿活在安全和熟悉的环境中。
    就算他活在苦心经营的乌托邦之中,“清算日”总归会到来,他必将为自我的迷失付出代价。他会把一切愤怒与痛苦都归咎于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种症状,唯独不会认真审视自己。他幻想问题解决就可以“找回自我”,找回失落的荣光,在彻底绝望之前,他会执念于“方法”,而懒得审视自己以及走过的人生。
    认识自己是一切疗法的核心。心理治疗的重点不在于症状的解决,而在于帮助人实现人性的成长。治愈也不旨在让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是要助人找回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也许不优秀,却是你内心最真实、最渴望成长的部分。
    找回自我并非易事,它必将是一场赤裸裸的战争—现实对抗幻想,真我对抗假我,成长对抗禁锢。虽然这很难,但最终找回自我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
    不屈不挠追求的人,
    就不是不可救赎。


     


                                                                            推荐序  “与自我的战争”

    我很高兴成为该书的第一位读者,王宇老师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对社交恐惧症有如此深刻的研究,并撰就成书,帮助更多的有此痛苦的人们,我深感欣慰,也颇有敬意。在我长达几十年的心理咨询专业生涯中,社交恐惧的来访者司空见惯。虽然有的人可以勉强坚持工作和学习,但其痛苦却是难以忍受,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责任。

    社交恐惧症和其他的神经症一样都有一定人格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社交恐惧的形成与早期环境和家庭因素密相关,尤其是父母自身人格特质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我的经历常常告诉我,正是父母培育出来的诸如,胆小、退缩、敏感、焦虑、刻板、追求完美等等人格的特质,却又是父母赖以责备孩子、苛求孩子的理由。而当孩子完整地内化了父母的对待模式以后,孩子的心灵便更习惯于自责、自罪、自暴、自弃,甚至决心与自我分裂,自然造就了与真实自我的持久的矛盾,陷入“自我战争”的深渊,并与焦虑相伴的苦难生活。

    许多人都知道要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殊死战斗,当敌人变成自己的时候也会如此,所以很多人都主张“战胜自己”,甚至告诫人们战胜自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事实上是有不少人“战胜”了自己——他们放弃了生命;更多的人实行“持久战”,让自己处在生不如死的痛苦境遇之中。

    对“自己”这个敌人是战斗,还是接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顺其自然,悦纳自己,帮助自己适应生活,帮助自己快乐成长,其实要真正做到还挺难。“顺其自然”是与文化相悖的文化,对很多人而言也常常是与自己的文化相悖的。每当人们身处其中的时刻,焦虑自然无从避免,因为无法接纳本来的自己,于是投入到和自己的战斗中来,自我矛盾自然导致无尽的焦虑和烦恼,并最终导致了“真我”与“假我”之争。

    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了症状的形成,而症状又强化了心理冲突——他对“自己”更加敌视了。对自己的敌视导致了自卑与自恨,为了逃避自恨,他就需要更大的成功和荣誉,他更幻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最后,消除症状成了他希望所在,但对此的执着只会更加加深他与自己的裂痕。

    如何化解与自我的战争是心理治疗的重点——是接纳你自己,还是战胜你自己是你必须要做的抉择。在这个过程中你必然要经历很多痛苦,也要经历很多挫折,但也只有在痛苦中的求索,才能加深你对自己与生活的认识,并促使最终与自我和解。

    蜕变之路虽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却是来访者的成长之路,这关乎人性的成长与解放。真正的幸福与治愈来自于“悦纳自己”,相信本书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并最终成为你自己。

     

     

      周正猷

                  原,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南医大教授

                  现,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2017.12.

     


    【点评】

     

     

    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多看清楚自己一点,看清自己的人生到底被什么控制,又是怎样造成自己人生的悲剧,只有找到答案,才能有机会走出这魔咒——运龙

     

    “治不好了”犹如醍醐灌顶!症状仅仅是表象,自我救赎才是根本。症状是经过包装的礼物,只有透过它才能破茧重生,但你需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并拒绝幻想的诱惑,此时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向死而生!——春雪

     

    所有去处,都有来路。不是症状纠缠着我们,而是我们一直不肯放过症状,治愈只有在放下“治愈”的时候才会姗姗来迟。与自己和解,才能接纳他人及这个世界的不完美。——顺顺

     

    深入剖析与治疗的部分写的很好,甚至可以不专门作为社交恐惧症的书,就算是作为神经症的治疗都很经典,将来也许会成为经典。——喃喃

     

    生命是一个自然流淌的过程,我们却在一个封闭的信仰体系里无法自拔。如何在外界与自我的夹缝中寻求和谐共生?如何在变化流转中把握生命延展的脉络?吾将上下而求索!认识自己是一切疗法的核心,摆脱心灵的枷锁是治疗的方向,活出真实的自我是治愈的目标。相信这本书可以帮你找回本来的你自己。——徐琼

     

    太多人被社交恐惧所困扰,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敏感到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合乎别人心中的标尺。别人的想法有那么重要么?离想要做的自己看似越来越近,却距真正的自己越来越遥远,因此越陷越深,不可自拔。醒悟过后,才会发现一直追求的优越的讨喜的形象,像镜花水月般不切实际。这我想到一句佛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张雅芬

                                   

     

    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成为自己,这注定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但却也因此获得了生命的成长——杨眉

     

     

    症状只是冰山一角,内心的冲突才是根源,它很难减弱,因为它往往是患者的内心支柱,是长期形成的性格倾向。了解本来的自己,看清楚幻想和现实,继续做一个病人还是做一个凡人,选择权一直在你自己手中。症状和痛苦都源于我们看不清真实的自己和对真实的自己的不接纳。疾病和痛苦只是现实和我们幻想冲突的结果,迫使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ME.

     

     

    有时也挺感谢自己得病了,虽然这么多年痛苦折磨,常常处在崩溃的边缘,但也是它让我隐隐的看清了一些生活的真正意义。当然最后还要谢谢王老师的书,真的是振聋发聩!--犁牛子

     

    一个人对自己有病态执着的人,就算没有外显的症状,他依然会活的不开心,不快乐。治疗的过程不是治好症状,而是逐步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过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必着急,也不必自责,毕竟来时的路不是自己选择的,但是以后的路我可以自己选择,谢谢王老师!----韩晴

     

    自负的外表是对真实自己的恐惧,恐惧越大,自负就越严重。这一切都可以总结为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曾经可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和接纳,然后一辈子活得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内心从没有片刻的安宁和真正的放松。虽然真实的自己像断臂的小孩,但是我愿意成长,即使摔的满脸是伤。对我而言,这才是生命的开始!王老师谢谢你的那些深入我心的表达!------

     

    王老师的话,句句珠玑,说到我心坎里去。曾经的我也是活在幻想世界里的人,一心只为追求所谓的“荣誉”,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结果越是追求,越是要求高,就越得不到。自负开始逐渐变为自卑与自恨,各种症状便开始出现。而症状成了自己逃避现实维系自负的借口,驱逐症状便成为了最高的追求。其实这种性格与家庭的环境、自己的经历有关。“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过去的荣誉为今天的痛苦埋下了伏笔,但今天的痛苦未尝不是为深刻认识人生、接纳平凡的自己提供了契机。-------锤子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对社交恐惧最专业最准确的解析,感谢作者的无私奉献!------石头

     

    面对现实确实太难了,因为神经症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更没有安全感。可能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被摧残的遍体鳞伤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的对自己产生怜悯和同情,而不是一味地苛责他自己。只有对自己的爱才能帮助他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也能帮助了他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方向----- WY

     

     

    王老师的文章字字箴言,能让自己把自己扫描一遍,像镜子一样,看到自己身上不曾看到的问题。如果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恐惧的话,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背离爱的轨道。说到底,一切都源自自我价值感太低,总想做点什么证明自身价值,小时没被关注,缺少赞美,长大要么通过取悦别人来弥补童年受的冷落,要么通过奋斗来自我包装,让别人羡慕。所以富养的孩子是幸福的,这里的富养是指物质和精神同步进行的,家长给予足够的赞美,鼓励,不会让别人一颗糖骗走。---小梁子

     

    我开始慢慢有所领悟了,我总是一味的强求逼迫自己,不是战胜别人就是取悦他人,来获得一种快感和爱,原来我是怕别人发现真实自己,不敢暴露,使劲伪装,一点缺点和不足都掩饰的很好,让别人看起来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无论是努力优秀,还是伪装表演,还有讨好取悦,都是为不直视自己找的理由---- jacky.

     

     

    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方向和态度,书是宏观理论的,需要在现实的对自己的用心反思与了解中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懂得。这两年来我痛苦恐惧过很多次,但往往痛苦过一段时间总能带给我对“为什么会这样”的理解,然后也更知道老师书里说得是什么意思,就像这段时间我慢慢意识到我不敢去直视自己。-----竹风溪墨

     

    我是谁,在很小的时候就在问自己,一直以来都在问,现在才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就是一个不愿承认、不敢面对的凡人。---一粒阳光

     

    书我看完了,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快点出版,这样就可以去帮到更多的人,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学会爱,希望每个人都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伤痕,希望我们能享受生命的美好,能够活出自己最幸福的模样!----黎娅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 ICP备案号:苏ICP备09041759号-2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已栋1802室(三号线常府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