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思维:如果我实现了什么,我就会怎样怎样。比如:“如果我有钱了,我就去旅行,到处走走看看。”“如果我有空了,我就多陪陪孩子和爱人。”
面对心灵的痛苦也是相同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不焦虑了,我就可以去社交,去谈恋爱。”“如果我不抑郁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如果我不害怕了,我就能积极尝试,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
与之类似的思维方式还有“等我做到什么,我就如何如何”,比如“等我买了别墅(带院子的房子),我就建一个美丽花园”,“等我感觉更好一点,我就能好好享受生活。”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三个很大的问题:
一、它会帮助我们去逃避真实的现实。
活在一个头脑编织的美好未来里,去幻想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在等着我们。
二、它导致我们生活的割裂。
这种思维方式把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陷入一种好与坏的对立之中。仿佛现在是不好的,未来才是好的。仿佛我们一直在忍受现在的“不好”,就是为了那个未来的“好”。
三、它让我们失去当下的生活。
仿佛一切的美好生活都在等待之中,仿佛你当下在过的生活并不是你真正想过的生活。这是很可怕的。抱着这样的思维方式,你会轻视和不在意你当下的生活,失去和当下真实生活的联结。假如你80岁时心中设置的那个“如果”才实现,那是不是说,你这辈子相当于白活了?
我们现在反过来试试。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去旅行,到处走走看看。”改为“我要去旅行,到处走走看看,并且我没有很多钱。”
“如果我不抑郁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改为“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并且我抑郁着。”
“等我感觉更好一点,我就能好好享受生活。”改为“我去好好享受生活,并且带着我不好的感觉”
体会一下,感受两者有什么不同?
会不会让你的思维打开,开始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针对:“我要去旅行,到处走走看看,并且我没有很多钱。”我们可能就会想到不需要花太多钱的旅行,比如可以玩遍家附近所有的免费公园,逛遍每一条美食街,享受那些不用钱也可以拥有的快乐;去远的地方时,可以选择坐便宜的火车,可以住当地的朋友家里,可以和其他驴友一起拼车、搭车……虽然会更麻烦更辛苦一些,但是我们有在真正的旅行,而不是在头脑中想象自己有钱了再去旅行。
针对“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并且我抑郁着。”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进行难易程度的分类,每一个事情分分步骤,列出可以做的一小步的计划和行动。我们并不是24小时都抑郁,抑郁感觉轻一些的时候,可以多做一些,抑郁感觉重的时候,就少做一些。如果这样行动,结果就是我们带着抑郁,确实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等待抑郁完全好起来。
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做如下的选择,你会怎么做?
左手的手心是你浑浑噩噩地度日,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左手的手背是,你感到很轻松,没有那些你不想要的恐惧、不安、害怕、疲惫、辛苦、压力……
右手的手心是你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可以多陪伴孩子和家人,生活变得更精彩和丰富等,右手的手背是,你会有那些恐惧、不安、害怕、疲惫、辛苦、压力……
手心手背是合在一起的,没法分开,如果二中必选一,你是选择左手还是右手?
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右手。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并不想为了逃避痛苦而失去自己想要的人生。
带着限制,带着痛苦去生活,尽管不完美,但是我们能够拥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们并不是等生活中所有的痛苦、不顺、挫败、疾病、危机、不适、自我怀疑…消除或者平息才开启生活,而是本就带着这所有的痛苦去尽享生活。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