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并不都是自恋的。
我的大部分研究都在青少年自恋领域,以及自恋与社交媒体活动之间的联系。青少年自恋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过去讨论过关于青少年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几个悖论,以及将自恋纳入精神病态结构——这是我之前研究过的一个领域。此外,我发现青少年发展的独特方面很有趣,因为它们表明自恋可能是青少年的正常部分,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适应。
在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并回顾具有相似兴趣的同事的工作后,我们得出了几个核心发现:
青少年的自恋倾向呈正态分布,这意味着大多数青少年不一定表现出极端的自恋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恋倾向会有所下降。
青春期的自恋与攻击性、犯罪行为以及自我报告的焦虑和抑郁有关,具体取决于自恋的具体特征。
具有自恋特质的青少年可能会被同龄人负面地认为是善于操纵、难以相处,并且可能会在未来犯罪。然而,他们也可能被视为有竞争力的优秀领导者。
自恋不一定与社交媒体帖子的频率或类型有关。但是,某些社交媒体帖子(例如自拍)可能与不熟悉的观众的自恋观念有关。
随着我们继续进行研究,我们希望在这些问题上获得更多的清晰度和细微差别。通过在不同世代的背景下探讨青少年自恋的话题,考虑青春期发展力量的影响以及个性的个体差异变得至关重要. 此外,虽然我们承认自恋和适应不良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消极的同伴看法,但必须阐明导致这种关联的潜在原因和具体条件。此外,在研究自恋与社交媒体帖子之间的关系时,仍有必要调查自恋者是否天生倾向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特定内容,或者社交媒体的流行是否以某种方式促进了自恋倾向的增加。
第一步是对自恋有一个共同的、有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持的定义。具体来说,一些研究人员关注自恋的宏大方面(例如,权利感、自夸),其他研究人员包括脆弱自恋的概念(例如,受社会反馈高度影响的自尊、不愿分享自己的弱点),并且仍然其他人则依赖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尽管许多人可能对自恋者的刻板印象是傲慢和虚荣,但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描绘了一幅更复杂的图景。纵观定义,自恋者是那些试图表现得比别人优越的人,但不清楚他们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比别人优越。对于青少年来说,情况尤其复杂,因为他们仍在发展自我意识和人格,坚持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能被视为自恋。
我计划深入探讨与青少年行为问题相关的自我认知和性格因素,以及社交媒体如何影响和反映自我认知。虽然我们还没有所有的答案,但我相信这些问题值得讨论,我期待着在这个平台上与读者互动。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