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一门新语言很难吗?
发布时间:2019-09-11
2067阅读
语言学习永无止境。不管一个人已经知道多少东西,总会有更多的东西要学。人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有水平。我们在使用新学的语言时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一句话说完了,才发现自己没有说出最关键的那几个词。
那么……
01 学好一门新语言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单纯从所耗费时间的角度衡量语言学习是不对的。学习一门语言是一项有趣、令人兴奋的冒险活动,也是一项有益的业余爱好,而不是一个需要不断估计还要多久才结束的痛苦活动。
专家建议的学习时长应该仅被当作一种指导方针,因为不同的学习者到达不同学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学习者本身、所学习的语言以及不同学习者所处的环境。
三个月
前三个月是人们对学习最有热情的时候,在这三个月里你的语言水平会突飞猛进。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你在前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学习,例如每天至少学习一次,那你在前三个月就可以实现开口说话的目标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说出复杂的句子或表达深刻的想法,但这至少说明你已经上路了。
一年
就学语言而言,一年很长,但也很短。如果你能保持前三个月的学习势头,就有机会在这段时间里实现相当不错的进展。然而几个月之后,大多数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懈怠。这意味着在开始学语言的一年之内,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语言水平也会有波动。语言能力有时会变得更好,有时会变差。保持进步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学习。就算每周只学习10~15分钟,你也掌控着自己的学习节奏。
02 每天应该花多少时间学语言
每个人每天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个人的水平。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在刚开始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
坚持一个小时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每天坐下来苦学一个小时,而是把时间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碎片化的学习比长时间的苦学更容易实现,更有激励效应,还能让大脑保持清醒,而且所学的知识经过一整天的消化也更容易被吸收。如果在某次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时你被打断了,用其他时间来弥补也不难实现。
15/30/15法则
你可以把时间分成三个主要的时间段:早上15分钟、中午30分钟、下午15分钟。这些时间段的利用方法如下。
早上15分钟:第二次复习
复习前一天晚上的笔记,看看睡了一夜后你还记得多少。前一天遗留的问题应该成为今天首要解决的知识点。
中午30分钟:学习时间
这段较长的学习时间应该用于借助课程和学习资料来学习新知识。你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作业和练习。在这30分钟内,你应该保持专注、保证效率。
下午15分钟:第一次复习
复习白天学过的知识点,夯实新学的语法和词汇,查漏补缺。第二天早上,你还可以进行第二次复习。
这样的学习节奏适合计划每天学习的语言学习者,当然也有其他的学习方式。
“三天打鱼,四天晒网”
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坚持每天学习,那你可以按照“三天打鱼,四天晒网”的节奏来学习,也就是每周花三天按照“15/30/15”的计划学习,然后休息四天。在休息日的时候,你只用每天花几分钟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就好,不需要学新内容。
如果你正在攻克一门难学的语言,这种方法会很奏效,因为“休息日”会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所学的语言知识。
如果你正跟着老师上语言课,那你可以把语言课安排在自己的“休息日”,并利用这些课程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
每周学习一到两次
达到高级水平以后,每周只学习一两次也是很有帮助的。你在这个阶段所学的词汇要抽象得多,学习的重点是尽可能地像母语使用者那样用地道的方式来表达。这意味着你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学习新单词,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复习时间和更多的休息时间。
在这种学习节奏下,利用整块的时间进行长时间学习可能是一种更优的学习方式。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者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做更复杂的练习,练习用的文章和写作任务也更具挑战性,要求学习者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休息日”里,你可以重新阅读、复习和测试自己学到的新词,坚持听一些播客和电台脱口秀节目。
03 形成良好的习惯
有效利用时间的最好方法是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花时间学习会比不学习更让人感到舒适。
养成好习惯的关键就在于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接下来的这五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你要相信,自己想要实现的事情是可以完成的。如果自己一开始就在心里打退堂鼓,那么一定会影响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认真制订具体的计划,这就是从小处着手。你应该为自己设定每天和每周的学习目标,然后专注于实现这些目标。
小目标应该是以天计的。通过这些小目标,我们可以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坚持这些学习习惯。人很容易被更远大的目标分散注意力,但如果我们不首先实现小目标,大梦想就不会实现。
日常生活行为链
与其和自己已经形成的日常生活习惯对抗,不如好好利用它。不要轻易取消日常生活中固定做的某件事,在目前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语言学习部分就好。这样的话,在安排好语言学习时间之余,你还能提醒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
假设你日常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行为链:
下班回家→烧水→换衣服→看电视→做饭→吃饭→看电视→睡觉
在这个行为链条上的任意两件事之间(除了做饭和吃饭之间),你都可以增加一个额外的语言学习时间段。你可以对自己说:“下班回家以后先烧上水、换好衣服,然后我要学习30分钟。”
在已有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加入学习计划比专门找出一个晚上学习要更容易实现。专门找出时间学习往往会让人感到有压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不做过多琐碎的选择
做决定往往需要消耗很多脑力,也会分散你对短期和长期目标的注意力。你想来想去、选来选去,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但还是没能坐下来开始学习。
你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固定为不需要多思考的例行公事,比如不要每天花几个小时考虑晚上吃什么,而是提前就给自己规定好周一吃鱼、周二吃意大利面、周三吃鸡肉,等等。这样你就解放了大脑,可以把注意力用在语言学习上。
计划过程,不要只想着结果
过度幻想正在做的事情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好结果也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确定最终目标当然很重要,但如果你不计划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那目标就永远只是美好的幻想。
你应当静下心来计划一下自己每天要做什么。请想象自己坐在书桌前读书、和老师交谈,或者学习网络课程并做笔记的情景,然后把这些想象的内容制订成可实施的计划,付诸行动。
消除障碍
想想自己曾找过哪些偷懒不学习的借口,试着消灭这些借口。最常见的“借口”有:没有合适的学习场所,没找到要用的书,感觉很累,作业还没做,等等。
针对这些阻碍学习的借口其实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你可以在家里开辟一块只用于学习语言的地方,或者去咖啡馆或图书馆;把书放在固定的地方;在充满精力的时候学习,累的时候就换一个精神更好的时间再去学习;用前文提到过的日常生活行为链来安排写作业的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没写作业而逃课了。
人都会因为自己没做到什么事情而找借口,但最终会自食其果。不找借口,我们才能很快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