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没有它,我们不会了解生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4-14
2012阅读
有什么比性启蒙更加难以启齿的呢?
一定是死亡教育。
死亡本身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但是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死亡,我们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生的意义。
人生的经历告诉我,死亡不是简单的消失不见和一切归零,死亡的意义是重现生命的原色,我以最自然的方式跟我的小孩开始了死亡教育,我们一起用心体会它的意义。
在死亡教育上,我没有资格去教育我的小孩,因为我自己未曾体验过,而现在有机会了,我愿意跟我的小孩一起去探索。
01 小小生命也有他的使命
离外公入院将近 3 个月的时间,这 3 个月真的好漫长,从夏天到秋天。
从普通病房到第一次进 ICU,从 ICU 转出回到普通病房,再经历一系列痛苦的挣扎和抉择,第二次回到 ICU,最后转到普通病房到现在。
每走一步都面临选择,站在岔路口,替别人选择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因为责任和爱,这份无处可逃的考验,差点把我压垮。还好,我有个姐姐。
特别害怕那种阳光明媚的日子,因为刺眼的阳光跟自己沉重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你特别清楚地体会到现实的残酷.
因为有太多的事情不是按照你的意愿而改变的,不管你有多么不情愿和不接受。
“公公加油!”“公公回家家!”
每次呼喊的声音都特别洪亮,每次探望公公时广广都会给公公加油,还会用小手使劲拉拉外公的手,这个时候的小手是多么有力气啊,坚定地抓起公公虚弱无力的手指,摇啊摇,再坚持一下。
带广广去医院探望公公,我们也没有特意解释什么,只是让孩子来看望和默默感受正在发生的一切,每次加油的时候广广都特别认真,他似乎知道这些鼓励的话对公公来说很重要。
在最焦头烂额的时候,我是顾不上广广的,也曾经想过把广广放在奶奶家一段时间。
但直觉告诉我,小小的生命也有他自己的使命,这个时候的我们需要广广大过于广广需要我们,因为他就像一片净土一片蓝色的海洋,让我们暂时忘记悲伤和痛苦。
小小的生命也有他自己的使命,如果没有广广我没有办法想象这3个月我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没有广广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坚持到今天。
02 挣扎过才能体现生命的顽强
只要机会合适,我们会带广广去医院看望公公。晚上关灯睡觉的时候,我会禁不住问广广:
“公公去哪了?”“公公睡觉。”
“公公生病了怎么办?”“看医生。”
我们并没有给广广特意解释什么,这些认识都是他自己从平时的观察、日常生活的体验还有从一些绘本上认知的。
我问他这些问题,是因为我想知道广广对公公生病这件事情的认识,我想知道他对生命的感知程度。
死亡和生存是离不开彼此的,挣扎才能体现生命的顽强。
第一次送爸爸去 ICU,门开了之后看得到里面隔离门顶上赫然写着“生命从这里延续”,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才慢慢开始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门关上了,隔断了彼此。
前不久看到了一篇文章,分享的是一名在新加坡出生的早产儿,在 ICU 住了 100 天最后顽强地生存下来的真人真事。
当时看了那篇文章,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拿去跟广广一起分享,因为死亡有时候和生存只是一线之差,所以我想让广广了解这个真相和意义。
我什么也没说,广广看了这个照片之后,他竟然说“公公”,我当时很诧异,我没想到孩子会说出这句话。
我惊讶于孩子的感性和悟性,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有很多东西是父母没法教的,父母能够做的是让孩子多接触各种事物和体验生命的各种色彩,剩下的事情都只能交给孩子自己去慢慢体验和总结。
是的,这就是现在的公公,跟这个早产儿一样顽强地挣扎着、抗争着。
从能走能吃能自理,到只能半坐在床上,要人帮助进食,再到插上鼻胃管各种管子,再到需要吸普通氧气变成需要湿化仪,再到现在离不开有创呼吸机,这个过程前后只是三个月的时间。
但是,公公没有说过一句辛苦,放弃不在他的字典里。
我看到生命的力度,公公的抗争让我看到生命的顽强,不是书本里、电影里、诗歌里、梦境里,而是真实世界里的生命顽强,虽然很惨烈但是很真实。
原来生命的诞生和消亡的过程是如此的相似啊,只有挣扎过才能体现生命的顽强。
我一边给广广看文章里的照片,一边跟他说:
“这个也是一个宝宝,广广小时候也像他那么小,但是这个宝宝比你更小,他很累很虚弱,他生病了,就像公公一样不舒服,在医院里。”
“你看他好努力哦,公公像他一样努力地生存,加油地活下去。”
“因为如果不努力的话,我们就会再也见不到公公,这个宝宝也会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只有生存才有希望,死亡了只剩下想念了。”
我不知道广广能够理解多少,我只是说,我把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都跟广广分享,我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留给它自己发芽。
03孩子怎么才能懂事?
“妈妈看公公,拜拜。”
每次外出不带广广,他都会说这么一句话,因为一天晚上我要去医院值夜班,我不能陪他睡觉,跟他说我暂时离开的原因,他从那次之后就记住了,并且非常理解和合作,从来没有闹腾过,孩子的能力有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有天晚上广广睡觉后,我妈妈跟我说,“今天广广在家里玩,拿起了一部收音机乱扔,我说了句:‘这是公公的收音机,广广不要乱扔’,当时看着收音机我就忍不住哭了,一直流眼泪’”,但是广广说:“婆婆不哭”,还给外婆拿纸巾。
我妈总说,“如果没有广广我不知道能不能撑到现在”。
那天从医院回来心情很沉重,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水,开始哭泣,这是我第一次在广广面前哭,我说:“广广,妈妈好伤心,因为公公回不了家了,再也回不来了,妈妈很伤心所以妈妈哭了。”
“妈妈不哭”,他过来抱着我,在我怀里。
这可能就是“懂事”的孩子吧,我很感恩。
孩子怎么才能懂事呢?我想一定是孩子通过真实体验和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买过一些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暂时还没有遇到特别好的。
对死亡的认识最有效的方式是从生活中获取的真实体验,还有就是作为父母我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
对于死亡教育,我们还在摸索,这个主题会一直进行下去,但有些感悟我想跟大家分享。
▨ 1. 没有必要提前让孩子去理解死亡
这个话题引入的最佳时期是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或者经历了跟死亡相关的事情,以及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家里的小动物死了或者亲人去世等等,这是最佳的时机,提前说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时机到了,就坦诚地跟孩子交流这个话题吧。
▨ 2. 请不要把死亡单独割裂开来跟孩子说
死亡必定是让人恐惧的,不管你如何诉说也不能轻易地改变它给人带来的负面情感。
而如果把生、老、病、死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那么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意义和使命,死亡也不例外。
我会经常跟广广回忆那些珍贵而短暂的日子,回忆公公跟广广一起相处的美好时光,而要让他理解公公将要离世的事实,我做了很多工作。
只要感觉到了,我会抓住机会跟他说,“公公年纪比妈妈大,比广广大,你看头发白白的,胡子也有点白了,公公老了,身体不好,公公生病了,不能回家睡觉,要在医院里面睡觉,生病了在医院看医生,我们给公公加油。”
“但是我们可能以后再也看不到公公了,这是终结的意思,你记得妈妈跟你说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变黄了,枯萎了,因为它生命终结了,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那天在楼下花园活动,广广拿起一个干枯的树枝,我跟广广说,“这个树枝干枯了,掉下来了,没有生命了,你花槽里都是掉下来的树枝和树叶,我们把这个也丢到里面,让它回到泥土里吧。”
那天又在花园玩耍,看到一位怀孕的阿姨,我跟广广说,“你看那个阿姨的肚子是不是鼓起来啦,里面有个小宝宝,广广小时候也是这样在妈妈的肚子里的,这是生命的开始。”
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全过程,而不是把死亡割裂开来谈论,更合理完整。
▨ 3. 死亡有两个属性,一个是永恒性
死亡的永恒性,就是再也回不去了,再也见不到了,失去生命了就是永远失去了,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
这个概念有点抽象,但孩子有权知道真相,我们小时候听得最多的说法是“XX去旅游了”,“去卖咸鸭蛋了”,“太累了,睡着了”,这些状态都不是代表永恒。
所以不要以为隐瞒孩子真相就是保护孩子,最真诚的死亡教育就是跟孩子道出真相,语言简单平实,不加入主观的评价,这跟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因为随着小孩的认知发展,他们会逐渐明白的,这些东西最后要靠他们自己感悟,而我们只是种下一颗种子,给他们充裕的土壤。
孩子对死亡的恐怖并不是因为我们说的一两句话导致的,而是死亡这件事情本身和它的性质,当无知毫无准备地遇上事实的时候,伤害可能会发生,所以我们要避免孩子遭受这种伤害,我们要坦诚。
▨ 4. 死亡的另外一个属性,就是必然性
死亡的必然性,意思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谁也逃不了,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这一点结合前面的生命的完整性一起说,会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这是生命周期中不可跳过的一个环节,正因为这一点没有人会孤单,因为人人都会经历,所以不用害怕。
父母越坦诚,孩子对死亡也越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坦然地接受,因为我们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也在传递自己的观念和价值,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微妙地影响着孩子。
后记
时间不等人,除了接受事实,继续好好生活,别无选择。
上面的文章完稿于外公去世前的一天,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考验,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然而还是没有办法阻止最后一天的到来。
在跟病魔斗争的一年中,爸爸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做坚强和顽强,不是在书本里、绘本里、诗歌里、小说里、电视剧里,而是真真切切的在自己身边,发生在最亲近的人身上。
在绝望中我仍然感受到爸爸传递给我的正能量,不要放弃自己,努力活得更好。这些将成为我们的家族精神财富,传承下去,这是死亡教育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会让广广知道 —
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没有它,我们不会了解生的意义。
我很幸运,在这个过程中,先生从出差途中回来守在我和家人身边,保护我,在离别的时候先生承受了最惨烈的一幕,他让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什么叫责任和勇敢,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真的行动。
我依然还是会在某些时刻毫无准备落泪和叹息,但谁的生活不是一边流泪,一边继续前行呢?
作者写在后面:
从爸爸去世到现在已经两年多,在离去的这些日子里,每一天我都会想起爸爸,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想起他去世的这件事情。
痛哭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是最后那些惨烈的画面还有经历依然会自动在脑海里回放,跟爸爸相关的梦境里全部是痛苦和恐惧的情节,但这些感受已经变成身体的一部分,醒来就好。
这种状态让我想起来原来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说过的话,那位朋友在二十几岁的美好年华里不幸患上骨肉癌,截肢治疗后的第五年复发,比我爸先走一个月。
他前几年截肢的时候我们去探望他,他说虽然腿已经不在了可是你的大脑依然不断地向腿部发出控制的信号,这让你一直觉得腿还在,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可是它会折磨你。
也许我的大脑还没有彻底接受爸爸已经离去的事实,一直发出信号,总是在寻找他的身影。
爸爸的离去对我的冲击特别大,他的离去让我明白“没有比生死再大的事情”,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极好的,因为我每天都遵从自己的内心。
我的第二个儿子已经 1 岁半了,而我妈的梦境里,全都是跟爸爸的美好回忆,这也许是不完美却依旧温暖的结局吧,且行且珍惜。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