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注资源而不是问题
发布时间:2020-07-27
2075阅读
1、
学会关注资源而不是问题
在我们的思维中有一种倾向叫“问题倾向”,即人们对问题,对不好事情的关注是大大超过对资源,对好事的关注的。
不信,你可以在网上看一下新闻,你会发现负面的新闻比正面的新闻要多很多,而且你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地更多地放在负面新闻上,相比正面新闻,你对负面新闻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聚焦问题”是我们人类大脑的一个特征,也是一直以来心理治疗的模式:比如一个初中生在学校成绩不好,不遵守课堂纪律,还会经常和同学打架,一般我们就会分析孩子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跟父母离异有关吗?跟妈妈对他的批评有关吗?跟隔代教育有关吗?跟他在更小的时候受到的童年创伤有关吗?是青春期叛逆吗?还是交了一些校外行为不良的朋友?
如此深挖下去,一年半载过去了,原因找了一箩筐,各种分析,但是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就此改变。
关注是一种力量,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越多,你关注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你关注资源,资源也会越来越多。
最近20年,心理治疗模式正在发生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从以疾病(问题)为中心变为以健康(资源)为中心,强调和挖掘来访者的优势和潜能,“忽略”他的“问题”,也借由优势和潜能真正有效地改善他的生活。
所以,现在积极心理学、认知疗法、焦点、叙事等关注资源,关注潜力而不是关注问题的治疗流派开始蓬勃发展。
在短焦心理治疗中,咨询师对来访者提问时常常会有类似这样的提问,比如:最近这段时间,你情绪容易波动,但有没有觉得有一些平静的时刻?
你和丈夫的关系经常很紧张,但有没有关系好的时候呢?
你说你每天喝酒,那有没有保持清醒一两个小时的时候呢?
假如来访者回答“有”,接着咨询师还会继续问下去:发生了什么?当时你在做一些什么?
这就是例外问句。
擅长短焦治疗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培训导师许维素说:“例外,即优势、资源、力量、成功的统称,其存在于问题发生之外的时段,即问题没有发生、问题较不严重、问题发生次数少的时刻,或者平顺、成功、美好的时期。”她还引用心理学家Corcoran讲到的例外的功能:“例外的思维是找寻优势、方法与资源的放大镜;例外的内容是形塑自我赋能与解决之道的重要素材。”
例外问句背后的哲学观认为:
“问题不会总是一直存在,总会有例外发生。
有效就多做一点,无效就做些不同的是事情。
例外的探寻是有效解决之道的线索,从而帮助来访者能面对生活的挑战,重获控制感。”
关注例外,就是关注优势和资源,同时也是让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看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假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学生去见做短焦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师不会太花时间分析他的原生家庭,过去经历的负性事件,而是问例外,他哪些时候或者上谁的课,他的表现会更好一些?
然后分析那时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比如上数学课表现更好,因为数学老师会一进门和他打招呼,给他更多的自由,允许他在上课时候走动,给他布置的作业更简单一些……那让数学老师分享经验,其他老师也如法炮制,问题学生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当一个来访者告诉我,他打算换工作,下个月将有一个重要的面试,他感到很紧张很焦虑,而且想到最近这段时间自己面试了三次且都以被拒告终,他更是焦虑得睡不着觉。
我就问他,你目前这份工作面试成功是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
当我这么问时就引导对方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历上,而不是过去失败的经历,也引导他看到原来自己是有能力应对面试的挑战的,自己并不是总是失败的。
2、
向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学习这种从自己过去成功经历中获得支持、激励和学习之道的办法曾给我很大的帮助。
当年我因为高考失利加上报考失误,以本科的分数来上海念高等专科学校,那时上海世博会将要举办,会展专业很热门,懵懂的我就报了会议和展览专业。
可是读了半年,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也对三年之后收获的大专学历不满。那时我对广告学很感兴趣,喜欢看国内外各种广告图书和获奖广告影片,于是打算一边完成专科的学习,一边自考本科的广告学。
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我完成了14门专业课的考试,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写论文,申请答辩,最后拿到了广告学本科的学士学位。
之后凭着广告学的专业知识和学历,我在广告公司工作。
三年后,我发现自己对心理学的热情超过了广告。要不要再次转行?我很纠结,担心自己无法成功转行,担心自己27岁才开始学习心理学是不是太晚,但是一想到自己曾经有换专业学习的成功经历,我就有了信心。
后来,我报了一年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向自己的过去学习,除了认真上课,记课堂笔记,还看了大量的心理学、心理治疗的电影和电视剧,广泛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充满热情地投入到一个新专业的学习中。
我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就像一盏灯,在我身后向前照耀,指引我在迷茫和不安中不断向前走。
最终,我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再之后顺利转行,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痛快地玩,直到今天。
一个人如何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很多人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去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就能收获成功。这当然是一个办法,但事实上,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去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才更有可能变得成功。别人的成功你可能很难复制,但是你自己的成功却可以复制。
一个人过去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外,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亮光,关注这些亮光,不仅能够给他赋予能量,还能帮助他,借着这些亮光点亮生命中更多的亮点。
3、
模仿他人的亮点,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自己的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和推广,别人的成功经验一样可以学习和推广。
在《瞬变》这本书中,作者希思兄弟讲到改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找到亮点。
他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
1990年,有个叫斯特宁的美国人被派去越南协助改善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他不会越南语,也没有可用的资金,只有6个月的时间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任务,他读了大量的资料,研究报告普遍认为营养不良是由卫生状况差、生活贫困、清洁饮用水缺乏、农村居民不重视补充营养等一系列问题综合作用导致的。
他觉得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数百万孩子不可能等到这些问题被解决的时候。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他四处拜访农村,把母亲们分组,测量孩子们的身高、体重,然后发现,虽然有的孩子家里非常穷,却比一般小孩更高大壮实。他就想,为什么这些孩子可以长得好呢?他们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他就开始研究那些“亮点”妈妈的做法。所谓亮点,指的是值得他人效法的成功做法。
先排除了一些不具代表性的亮点,比如这家孩子有个舅舅在政府机关上班,经常有机会给孩子加餐。
他发现那些亮点妈妈的做法很不同。
首先这些妈妈每天给孩子喂4次饭。一般家庭都是给孩子喂两次饭。喂4次饭总量实际上与喂两次饭的总量是一致的。但是,将这些饭分4次喂比分两次喂,有利于孩子消化和吸收。
其次,喂养方式不同,这些孩子的妈妈经常亲自喂孩子吃饭。而一般家庭是任由孩子自行吃饭。
另外,这些孩子吃到的食物种类更多。这些孩子的父母会去捉一些小虾小蟹,掺在孩子的米饭里。还有一些父母会在米饭里加入甘薯叶,这种绿叶通常被视为下等食材,但这些下等食材却帮了大忙,因为这些食材补充了孩子在饮食中严重缺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发现了这些亮点妈妈的不同做法之后,斯特宁选择了这样一种推广方法:将妈妈们分组,每10户人家为一组,每个组集中做饭。参加项目的妈妈每天定时在临时厨房里集合,筹备餐点,每个人都必须带上虾蟹和甘薯叶。妈妈们先用肥皂洗手,然后一起做饭。
这样的方法,在当地很快就得以落实和推广。原因非常简单,这些方法都是来自本地智慧,是源自村民的实践经验,必然现实可行,当地人没有理由拒绝,再加上大家一起做饭的社会压力,改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总结斯特宁的成功之道:找到亮点,推广经验。
我忽然想到女神王菲早年的爆红和她模仿欧美的两个女歌手有关的事。
那时,王菲虽然歌也唱得好,但并没有出名,改了名字也没红,据说还心灰意冷去了国外。
后来她听了爱尔兰乐队The Cranberries(小红莓)主唱Dolores的歌,觉得自己的声音和对方有相似性,开始模仿她的唱腔,练习咽音发声。他们的一首歌“Dreams”就是王菲“梦中人”的英文原版,
王菲那时还模仿的一个人是英国乐队Cocteau Twins(极地双子星)的主唱,这是她翻唱最多的乐队,她的很多歌曲,如《胡思乱想》《分裂》《怀念》都是翻唱自他们的歌曲。
王菲那时转变了音乐风格,加入英伦、迷幻、摇滚等元素,成功模仿和借鉴了和自己嗓音有相似性的这两位歌手,加上她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终于,她在乐坛大获成功。
学习和模仿对了,你就容易走向成功之路。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功,可以寻找自己生命中的那些例外,那些亮点(成功时刻和经历),从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中学习,挖掘其中的宝藏,看看当时哪些因素和做法促使自己成功,复制和再现这些有效的成功因子,你就会再次获得成功。
你还可以去找和你背景、条件相似之人,看看他们的人生故事,找到他们生命中的亮点,模仿学习他人的经验,你也一样能够带来成功。
现在,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过去的成功经验,看看对现在的自己会有什么帮助?
记住,成功是成功之母。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