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心”是在治疗中经常会和患者谈到的一个词。当然,表面看起来这个词就好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样无懈可击,所以当我建议患者放弃他无谓的追求的时候,他往往会反驳我这种追求是有上进心的表现。所以一位患者在信中是如何评价我的:“你的话对我的病情很有帮助,我认识到不能总是要求自己做怎样的人,但你却想把我变成一个不思上进的“残疾人”。我是应该面对不优秀的我,但即便是这样,我内心中对自己和未来总要保有憧憬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为什么我想更好,在你口中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和不要脸呢?”
虽然他信中的话有些偏激,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很多患者的心理话——毕竟,每个人都是抱着变得更好的期望来做治疗的。但,这种变得更好的欲望,到底让我们变得更好,还是更糟呢?
写这封信的患者,本来他的生活无忧无虑,而且父母对他照顾的也很好,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不过上中专的时候,一次竞选学生会干事,虽然他准备的不错,但却紧张的说不出话来。结果他从这之后就非常在意自己在人前的表现,去单位实习的时候,虽然他年纪很小,不过却逼着自己表现的老成和沉稳,结果整个人就好像是特工,生怕自己露出一点幼稚的迹象,结果没到三个月他就不干了,因为整日的表演,都要累过他本职的工作。开始仅仅是和领导在一起紧张,担心自己不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后来慢慢严重到所有的人,所以他整日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一开始,他的“上进心”表现为:给他人,尤其是领导留下好印象。结果,把普通的人际交往变成了舞台。后来,因为人际中经常出现紧张的表现,所以他的“上进心”又表现为:在人际中不要紧张和焦虑,要表现的如身边普通人那样淡定自若。很自然,他来做治疗当然是想我帮助他完成这一心愿。当我劝告他放弃如此的“上进心”的时候,他开始对我,对治疗失望了起来。
其实,很多患者都是抱着这种“上进心”来改造自己的。也正是因为他无法实现自己“上进心”所要求自己做到的,所以才选择了治疗,希望治疗师会有更好的方法,来满足他“上进心”的需要。
比如,一位患者,他一次考试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还有五分钟,你怎么还没有写完?结果他就开始慌了起来,后面写字的时候就变得有些潦草。之后他认为如果自己写字更好的话,那么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之后他就开始苦练写字,也参加了写字培训班,但如此的努力反倒没有让他学会如何写字,反倒让他不会写字了,因为写字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关注自己写的内容,只是是关注写字本身,结果他的成绩反倒下降了;另一位患者,从小人际关系还不错,后来学习汽修的时候被师傅骂,说他笨,结果他就想让自己成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结果他就观察成功的人是一类怎样的人,后来他发现要成功口才就要好,之后他就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说话,希望自己出口成章,最后他变得反倒不会说话,一说话就紧张,连他原有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了;还有一位患者,本来能言善道,人际关系很好,结果一次母亲说了他一句:你说话的时候眼睛怎么不看人呢?从此就是他噩梦的开始——他从此就修炼自己的眼睛,逼着自己去看人,但反倒把自己和别人搞的不自然,之后他竟然真的不敢看别人的眼睛了……
这样的例子,在治疗中举不胜举。从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患者原本有着平静的生活,但这一切都被可恨的“上进心”所打破。为了让自己做的更好,更优秀,更成功,就越加努力,但却越加恐惧,越加挫败。结果本来没有什么的问题,最后却被他搞出“症状”——脸红、手抖、睡眠障碍、余光、不自然等。这时,我们没有反思这种上进心的利弊,反倒逼着自己一味地努力,在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逼迫下,我们反倒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快乐的生活。
当我谈到要接受一个平凡的,有缺点,有不足,甚至是有“症状”的自己的时候,往往会被患者认为这是没有上进心的表现,是我想把他变成一个“残疾人”,并且会极力为自己的“上进心”辩护,如:难道上进心有错吗?难道不能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吗?如果不思进取,不是一种堕落吗?为何别人有上进心就是对的,为何我有上进心就要是病态?……
好,那么我就来回答一下,为何上进心不总是对的,为何你的上进心和别人的不同。
首先:正常个上进心是一种希望,而病态的的上进心是一种逼迫。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不是要求,更不是逼迫。我们希望成功,希望自己优秀,但不是要求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要优秀。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没有错,但要求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就大错特错了。如,一位男性患者,在人际交往中话不多,而且见到异性更是紧张的不行,结果他不但没有接受一个不善言谈的自己,反倒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能说会道,被所有人欢迎的社交能手。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变得比那些会说话的人更能说话。当然,这种逼迫与要求的结果不会让他变得更会说话,只会让他更加恐惧说话,更加讨厌自己——他内心中也许会咒骂自己是无能的废物。
其实,这就好像是对待“安全”一样,我们只能希望自己“平平安安”,但却不能要求“万事如意”,毕竟这种要求,仅仅存在于幻想,而非现实中。但一些患者会反驳,我的要求也不高呀,毕竟普通人都可以做到,或也有人可以做到呀。“普通人”,在治疗中,我发现,患者眼中的“普通人”其实一点都不普通,他往往是拿自己和那些比他优秀的人,或某方面比他强的人比。就拿我来说,因为我爸有口吃,所以我说话也口吃(小时候很严重,后来说话多了,反倒好了一些),如果我一直抱着不能口吃的幻想不放,一直用别人不口吃,所以你也不能口吃来要求自己,想必,我现在都不敢说话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别人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想必我们就不是人,都成了神仙了。所以“我的要求不高,毕竟普通人都可以做到”这仅仅是一种掩耳盗铃般的自欺而已。毕竟,如果我们对自己真诚一些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普通人”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毕竟他们也有缺点,也有不足,甚至也会有脸红,口吃,紧张等“症状”。当我们拿“普通人”当借口的时候,仅仅是想“窃取”对方比我们好的方面,而无意识地忽视了他人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其二:正常的上进心是兴趣,而病态的上进心是手段。当我们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自然会多花精力做的更好,这种努力是出于对这件事本身的热爱。但病态的上进心却不单纯是热爱,更多的却是通过把这件事情做得好,以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有能力的,没有缺点的,超越他人的人。有时,这种病态的上进心,也表现为“逃避”——通过消除自己的不足,通过把自己变得更好来逃避别人的否定,伤害,以保全面子和病态的自尊。所以,无论是“证明”或是“逃避”,此时的上进心都不是对事物本身的爱,而是通过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手段,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一位女性患者,见到她不喜欢的人都会紧张,都在意自己在对方面前的表现。很明显,他不是出于对对方的爱,而是怕,怕对方不喜欢她。显然对他不喜欢的人过分友好,努力在他不喜欢的人面前都要表现得好,不是兴趣和热爱,而是达到被所有的人都喜欢,被所有的人都接纳,以逃避也有不喜欢她的人,也有不接纳她的人的现实而已。另一位男性患者,不允许自己存在诸如手抖、脸红、对视紧张、表情不自然、不善言谈等问题。所以他就竭尽全力地去去除这些“症状”,想必,这绝不是对自己的爱(真正的爱表现为自我接纳),而是对自己的恨——恨自己不能做到如自己想象中那么优秀,那么有能力,那么完美无缺。所以此时的“上进心”,仅仅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去除了症状,他就可以成为那个他幻想中没有缺点的人,就可以证明或捍卫,自己是与众不同,鹤立鸡群的人的幻想了。
最后:内在驱力不同。正常上进心和病态上进心,最根本的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不同。正常上进心的的驱力是来自于自我实现,而病态上进心的内在驱力则是来自于通过“吾必完美”来维系理想化自我的幻想,进而满足内心中病态自负的需要(所谓病态自负是指:把幻想中的优点集于一身,进而找到一种优于他人及高人一等的自命不凡)。因为他的“目的性”,所以他极其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害怕不可控之事,害怕不完美之处。因此,他必须做到完美,必须用完美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自我实现是发自真我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并且能够用真实的情感与他人及这个世界相处,而不是因为恐惧或焦虑而逼着自己“汝必完美”。这时他爱一个人不是因为对方有多富有,也不是因为对方有多完美;他做一份工作仅仅是发自内心的热情,而不是为了炫耀;他做自己,而不必隐藏真实的自己,以给他人留下完美的印象。简而言之,他活的真实、真诚、自然。虽然他不够优秀,不够富有,但他的幸福是来自于他能够接纳真实的自己。此时,他变得更加坚强了,坚强不是因为他可以战胜一切,而是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脆弱;他变得更加明智了,明智不是因为他可以了解一切,而是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他变得更加真诚了,真诚不是因为他绝无谎言,而是他意识到自己也有虚假的一面;他变得更加善良了,善良不是因为他可以普渡众生,而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丑恶的一面;他变得更加成功了,成功不是因为他所向披靡,而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无法逃脱失败;他变得更加安全了,安全不是因为他可以掌控一切,而在于他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活在不确定性之中……总之,他成了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神。
毕竟,希特勒和爱因斯坦都有上进心,但两者“上进心”的驱动力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想通过权力的获得把他人踩在脚下,以证明自己是“优秀人种”;而后者是出于对所从事工作的朴素的热爱。驱力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上进心”不见得一定是优点。不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病态的需要及追求。
所以,当我们被“上进心”搞得疲于奔命的时候,要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何一定要有上进心?我一直在追求什么?它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发现“上进心”背后隐藏的东西,比一味地追求“上进心”要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