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好的一种状态,是一觉醒来,充满活力与期待去完成一天事务的感觉。
但你有多久没有体验到这种感觉了呢?
我见过很多来访,一边说自己每天没事干,一边说每天都很累;一边说压力大要休息,一边说越休息越累......
身体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心累?
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智带宽(Mental Bandwidth)”,它代表着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负载能力。
当你感觉自己累了的时候,其实是心智带宽不足。
心智带宽(Mental Bandwidth),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
心智带宽
从每天睡醒睁眼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开始在占用自己的心智带宽了,包括你睡觉、休息的时候。
甚至那些交给时间去消化、处理的情绪、期待、待办......都一直占用着你的心智带宽。它们悄悄挂在你的大脑后台,偶尔以梦的形式出现。
当心智带宽负载过高的时候,人就会出现累的状态。
比如:
你明明睡足8小时刚起,却还是没什么精神,
可能是最近或更早期遗留的情绪缓存太多了,一直堆积在心,占用了很多带宽;
你下班后想去运动健身、放松下身体,却总下意识地抗拒、做不到,
可能是健身在那一刻需要占用的心智带宽已超出你当时实际能负载的水平;
你想跟朋友开黑打游戏,却觉得无聊、难以沉浸,甚至突然完全没有玩的欲望,
可能是你的心智带宽用在别的方面了,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享受深度的娱乐体验;
其次,过高的心智带宽负载,还会带来行为降级——用少占用、或不占用心智带宽的简单行动,来替代高负载的行为。
比如:
你想空余时间认真学习,却刷了半天视频、新增多个“吃灰收藏”;
想集中注意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却总把时间花在碎片的事务上;
想静下心跟冷战的爱人好好聊聊,却开口就是争吵;
更残酷的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心智带宽”这个概念,他们常常把上述的情况归因为自己“不用心、不努力、就是懒、没有毅力、能力不行、缺乏自制力、没救了......”
于是,这种自我攻击的精神暴力,进一步加重了带宽负载,让你匮乏无力、疲惫不堪。
检视带宽负载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心智带宽”的概念,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上述那些自我攻击。
过去那些“想做”与“行动”的不一致,更多是因为目标&心智带宽的不匹配。
你需要的是管理心智带宽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你需要自问自答以下3个问题,检视内心都有哪些负载:
身心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心累常常会带来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又会进一步激化心里的疲劳。最近,你的睡眠质量好吗?
工作、学习、人际,从这些外部影响因素上分析,有哪些让你感觉特别消耗能量的地方?
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情绪状态,从自我内部心理环境观察,有没有哪些让你感觉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地方?
这样的三个问题,是基于安肯BPS(B-Biology-生物,P-Psychology-心理,S-Social-社会)分析归因理念提出的,也是当下心理咨询行业非常推崇的循证科学。
面对这样的三个问题,大家内心有怎样的答案?我们可以基于自己内心的答案,尝试降低那些高负载的事情。
即便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可能你需要慢下来、花多一点的时间。
但对当下而言,“发现”本身也是一种疗愈。
另外,我还想跟大家聊聊的一个常见却难易被发掘的高负载——深度倦怠。
你面前有一桌米其林大餐,你现在也饥饿难耐,但你对着这一桌美食却完全没有兴趣,时常有一种吃了像没吃一样的麻木感。这就是一种深度倦怠。
这种倦怠感,常常来源于我们背离了自己内心的选择、没有照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
比如,现在很多人不论在工作、生活、还是感情的选择上,都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世俗层面的“合适”而非内心的“热爱”。
但什么叫“合适”呢?谁规定的定义?谁定下的标准?发生变化了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问题你还没有想清楚的话,仅拿世俗层面的“合适”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内心是会磨损、失去活力的。
增加活力体验
管理心智带宽的第二步,是增加活力体验。
比如:
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日常不必要的人际纠缠;
写些感恩日记;
把自己想完成,又总是拖延的事务列个清单;
对于过去的一些创伤性体验,在你感觉准备好的时候,跟咨询师聊聊;
尝试一些新鲜事物;
阅读书籍
......
这些活力体验,其实在各大自媒体上有很多。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开始”,你要先动起来,再去思考,要做多久、做到什么程度。
不然,反而给自己的心智带宽增加新的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