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9 14:48:47 ★★★ |
森知导读:苏格兰心理学家费尔普斯表示,“目光相接”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表征“亲密”关系的信号。当心理上并不是很亲密的人陷入不可避免的面对面“亲密式”交谈,大脑就会自发移动你的目光,以减少这场谈话的“亲密指数”。www.025xl.com 关于在交谈时到底应该把眼神聚焦到哪里这个模糊动力学问题,本来纯属个人风格,相当“多元化”。但是在众多关于社交指导的书籍中,却被进一步提升到礼仪的高度,成为一道只有“有限解”甚至“唯一解”的方程式。 在一本礼仪书中,专家对此进行了匪夷所思的量化指导,说,如果两人面对面交谈30分钟,对方看你的时间如果少于10分钟,那一定是“不把你放在眼里”;如果注视你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则说明对方对你是友好的。 而当注视时间超过了20分钟这个临界值,问题又变得复杂起来,表示对方对你极为重视,但也不排除“敌视”的可能性。这就对我们脑内的生物钟功能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精确到分钟级,一旦不慎,就有“化友为敌”的危险。 而对于眼睛该注视对方身体的哪个部位的地理学考据,该书又悉心解释说,按照注视点放在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可将谈话框定在“公务型”、“关注型”、“社交型”、“亲密型”等不同层次。令人不禁为高度散光的同志暗暗担忧。而后看到的另一项建议则更令我陷入困惑:德国某人际交往专家认为,交谈中眼光最正确的轨迹是:首先看着对方的眼睛,随后把视线缓慢移到嘴部,过一段时间后再返回到眼部。我只想知道,一旦视线游走幅度过大,不慎越过了嘴,落下了颈,会不会有轻浮之嫌。 - 这种“眼神游走强迫症”据说有多元素的成因。苏格兰心理学家费尔普斯表示,“目光相接”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表征“亲密”关系的信号。当心理上并不是很亲密的人陷入不可避免的面对面“亲密式”交谈,大脑就会自发移动你的目光,以减少这场谈话的“亲密指数”。还有实验表明,谈话者在空间上越是“亲密无间”,眼睛注视对方的时间将随之减少,构成一个平衡。 然而,费尔普斯及其他研究者的证据说明,这种“注视回避”行为更有来自认知科学上的解释。原因是人脸充满了大量的复杂信息,如果在谈话时盯着对方,就会凭空占用一定的大脑资源,这样,大脑就会迟钝。假设将爱因斯坦的“美女与热火炉”问题做小小的变换,答案也许会两样:跟美女解释相对论,与对着火炉解释相对论,前者要更困难一些。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