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15 13:17:58 ★★★ |
我的孩子不愿意来咨询怎么办
文:心理咨询师 宫雪
A女士前来咨询:最近很烦躁,心情不好,睡不好吃不好,上班也不安心,总想着家里的事。 咨询师询问:家里什么事让你烦躁? A女士一脸愁容的说:就是儿子的事,儿子上初中了,以前一直很好,很听话,学习也不错。上初中后有变化了,回家不爱讲话了,总喜欢玩手机,跟他说话说多了他就嫌烦走人,现在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了,不想做作业,有时借故不想上学。为了儿子的事我们夫妻经常争吵,也跟儿子谈过话也对他发过火,老师也找他谈过话都不起作用,老师建议带他找心理医生谈谈,看他有什么心里毛病。放假了我们让他来看心理医生,他不同意来,说他自己没毛病,他很正常。他认为我们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父母的心理有病。 面对愁眉不展的父母,咨询师先从言语理解和表达上给出修正:心理咨询师是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帮助来访者解除或减轻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所以,心理咨询师严格讲不是医生,来访者也不是病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一种帮助关系,目的是解除或减轻来访者的心理困难和问题,促进个人发展和心理成长。当我们对孩子说带你去看“病”时,就已经在性质上认定孩子错了,孩子你有“病”了,家长此时充当着保护者、无辜者,甚至是旁观者,都觉得孩子的“病”与自己无关,是孩子自己不争气,不听话,家长要帮孩子治“病”,回到原来那个听话,爱学习的孩子样。 但是,我们有没有感受一下孩子的心理,他的心理一定有很多自己不能解决的困惑,可是没有人能懂他,没有人能耐心的倾听,当他选择沉默、观望时便被指责、批判,最后被认定是有“病”了。可是病在哪?为什么病了?孩子和家长看法完全不同。大家都承认现状让彼此都苦恼,谈到归因时内心会在责怪对方,都有许多委屈和压抑,甚至都觉得对方不像过去那样和谐相处了。解析原因,作为家长忽视了孩子不论身体和心理都在变化和成长,已经不再是啥都不懂的小毛孩了,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了,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可,希望自己能有话语权和自主权,想尝试和接触新的事物。而家长却依然像管理小学生那样要求孩子听话,除了学习啥都别去接触。结果是家庭教育方式没有跟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使得孩子的内心成长受阻,孩子可能选择退行—回到家里,不上学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或者叛逆家长—离家出走,寻求自主去了。作为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应该可以自主了,对很多事物有了兴趣,但却常常受到父母的一味否定,啥事都必须按父母的意见办,结果与同学交往不畅,天天被父母询问学习情况,无果的反抗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加之父母为自己的事争吵,更加觉得承受不了这些重任,最后选择放弃自己。 所以,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彼此关注的一家人都有可能为家庭带来快乐和烦恼,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不能是指责孩子的问题应当是先检查自己哪里教育不当了,要想孩子有所改变一定要是养育环境先变化。千万不要忘了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引领人、安全港湾。 A女士接受了咨询师建议,重新与孩子交流后,儿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儿子说这次咨询不是为我一个人,是我们全家都想搞清楚哪里出了问题,父母都愿意做出改变,我当然也愿意改变了。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困难,说出了对父母的不满,也 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父母第一次认真听孩子的心声,母亲很有歉意,也在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没能跟上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不经意的言语间伤害了孩子,一些观念是需要调整了。父母能有态度改变,让孩子很高兴也愿意重新考虑学习问题。 一 周后A 女士与儿子再次来咨询,母亲认为儿子有了不少变化,开始与同学交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补习两门课程,而母亲希望能多补习几门课,为此发生分歧,是儿子建议去咨询一下吧。 。。。。。。。。。。。。 看到母子能够心平气和讨论问题,特 别是A 女士开始像对待成人那样与儿子沟通。 我很欣慰。
首发:南京心理咨询网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