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6-12 11:07:12 ★★★ |
7月,有两篇热帖,都跟“公主病”有关。先是席越针对许晴在真人秀里的争议发出了一篇名为《把许晴送到美国去》的文章,道出“公主病”背后其实是中西方对女性审美以及要求的不同:一个女性在中国成长就要比美国累很多,因为人们在观念上对女性赋予了太多标签:要生儿育女、勤俭持家、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饭……而且要懂得讨人喜欢,有眼力架儿,照顾别人的面子。但一个中国男人身上被赋予的期望就简单粗暴得多了,要学习好,要光宗耀祖。而长大以后,就是要挣很多很多钱。Facebook的运营副总裁雪莉·桑德伯格在她的Lean In中就提到过,在她的成长环境中,父母一直鼓励她,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追寻自己的梦想,并没有一个人告诉她,女孩子长大要看别人的脸色。而我们自己家的女孩子,却总是被要求,女孩子就要乖巧,要听话,要嘴甜。长大以后,则会被要求喜怒都要不形于色。 许晴简直就是一副美丽的PH试纸,跳出种种标签,考验着国人对女性的审美,结果喜欢她的是真喜欢,讨厌她的是真讨厌。除了在真人秀中口无遮拦,想拉长脸就拉长脸,想哭就哭之外。她还爱撒娇,和每个人都说:“要好好爱我。”那完全不是要顾忌别人的感受,而是让别人考虑她的感受,要活出自己的架势。许晴另外一个招人恨的地方就是:46岁了,还单身,无娃,这在传统中国女性中应该活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的人生,被她活得貌美如花,自以为是,依然“公主”。这又是对中国女性价值观挑战的一种,女人单身为什么就不能活得很美很好,为什么就不能对生活期待很高?女人一过二十七八岁就被称为“剩女”的似乎只有中国,剩下的往往优秀而有能力。无论她们多么成功,只要是未婚未育,总会有一家子人在背后为她们着急,好像有个家对女人来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许晴可能无意中就成了一个标杆,“女人40岁”很美,很任性,很自在,还可以和小自己20岁的小男生撒撒娇,放放电。这没有什么不好。在美国的大都市里,也有不少这样滋润的40岁美女,她们照样恋爱,和闺蜜出门度假,过自己的日子。 之后,随着《爸爸去哪儿3》的开播,人见人爱的小公主夏天又走入我们的视野。即便是随着摄制组去农村参与活动,夏天的公主范儿也绝不打折扣,长裙曼舞,与周遭的环境丝毫无违和造作之感。于是,在另外一篇名为《为什么小公主夏天遭哄抢?》的热帖中就分析出,如果在父母教育那里得到的都是满满的爱,孩子就能健康积极地生活,有传递爱的能力。如果父母只是消耗孩子的情感,让他们那个“储爱槽”空空如也,很多感情困境也就由此产生。中国家长都有一种不能惯着孩子,不能让孩子臭美矫情的趋势。我小时候家长们的理念就是“爱打扮的小姑娘成绩一定不好”。而夏克立所做的完全相反,他们家有一整套公主规则,让女儿被宠爱。事实证明,养了个真公主不怕隆重,一定有自告奋勇的小骑士给公主拎裙子。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公主病”的诟病以及女儿是否该富养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对此带有标签化地识别,粗暴化地下定论也有着相当的市场。如此看来,这两篇为“公主病”正说的帖子之所以会被热转,正是看到了公主范儿对女性成长所带来的积极的一面。 “这种现象经由一种社会语言倾诉着女人不光要有人的感觉,而且还是不同于另外一种性别、具有自己独特躯体特征的美丽性别的欲望。 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发展起源于一种自恋的状态。婴幼儿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全能的,因而自己也是这个宇宙的中心。随后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个宇宙中心梦碎的过程,如果成长环境还过得去的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现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童俊认为,近3岁时,孩子逐渐具有性别意识,这时开始有了自己的公主梦。梦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早期养育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很多时候,是公主的母亲们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投射了自己早年被压抑的公主梦,于是,她们竭尽所能地给予女儿,不停地灌输给女儿这样的理念: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公主,所有人都要围着你转,你值得宠爱,值得关注。 公主病无疑是处处展示自己是个公主或展示自己的公主梦,那是自身性别身份发展得不好或对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缺乏自信的表现,没有一个真正的公主是需要到处展示的。至于那些女汉子们则可能无意识地在自我阉割女性身份,她们不认为一个柔弱娇美的身体和性别也是一样可以去担当的。”童俊认为。 每个女人内心都期待能像公主一样被关注和爱、无忧无虑地生活。如果将这个梦想正向地发展,借由这样的关注和爱,会形成一个内化的“值得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人一旦拥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自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不会一直停留在全世界都爱我的阶段。当我们获得足够的滋养,慢慢地走向成熟。因为爱自己,尊重自己,开始学会爱他人,尊重他人。在这份健康自恋的背后,是不是公主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咨询师补充道。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