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人际交往 > 人际相关 > 正文

以“我爱你”之名,毒害你

以“我爱你”之名,毒害你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18 12:40:08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同事黄思思问我:
老何,你从业十年了,把自己修炼得这么没心没肺,在你看来人生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

自己从来没有以真实的自我而被爱过。

几个意思?

你想象下,一个在童年时就已经失去了自我的人,跟你讲诉他那些飘满了【我爱你】的亲情、友情、爱情,无论多么深情并茂+详实靠谱,你应该都能从中嗅出悲哀的味道。

你的意思是说,那些【我爱你】都不真实咯?

不,都是真实的,只是都有毒。

就是说,那些有毒的【我爱你】成功的干掉了一个人真实的自我。

是的。

 

给几条特征
大家看自己真实的自我是否还活着
有以下任一条,你的真实自我都急需抢救

离开了被人羡慕就活不下去;
失去了某些品质(比如漂亮、成绩好等)就万劫不复;
对一个人有绝对的占有欲;
完全屈从某人,而没有反抗办法;
极易感到被羞辱或内疚;
否认自己有某些情感,诸如嫉妒、羡慕、愤怒、孤独、无助等。

 

如果你不幸中奖

请看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有毒的【我爱你】

1
我爱你,无非是强化你符合我需求的部分

宝宝真棒,妈妈爱你——不断的暗示某些品质与爱的联结,在孩子潜意识里播下失去某些品质就会失去爱的恐惧。很多父母会无意识的强化孩子符合自己需求的部分。

其实,孩子在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就时,本能的奖励机制自然会启动,快乐会很真实的出现,并被体验。父母需要做的是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充分体验这自然而然的真实情感就好。

有人认为一个幼儿喜欢跑到父母跟前来“邀功”是在寻求认可,是一个很乖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其实,孩子非要中断自己的游戏跑到父母面前来讨一句“你真棒”,完全是潜意识里恐惧驱使的结果。

这种情况里,本身单纯的快乐,孩子还来不及体验,就立即被恐惧所代替。不信你看,如果孩子跑过来,父母不给“认可”,快乐将会立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闪而过的恐惧,接着是愤怒或伤心。而这个愤怒或伤心完全是为了把来自潜意识的恐惧压抑回潜意识中。

2
我爱你,无非是想隐藏我自己隐秘的情绪和欲望

没事,不用难过,无论怎样,爸妈都爱你——以爱的名义强行把孩子从不好的情感体验中揪出来,孩子体验自己真实情感的机会被剥夺。这里的父母自己失去了体验自己某些真实情感的能力,无意识的也要求孩子不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实,孩子搞砸某件事情,父母也会自然产生诸如难过、失望等负性情绪,这个时候何不就陪孩子难过一会儿呢?

非要把孩子从不好的情绪里打捞出来,简直就是对孩子的恶意攻击。是出于对孩子可能获得自己所没有的体验真实情感的能力的嫉妒。于是,完全下意识的实施打捞行为。不信,让父母多忍受一下,他们将体验到极复杂的情感煎熬,有的父母可以由此觉察到那个层风依旧的真实自我。

3
我爱你,无非是想把你关进一个理想化的牢笼

亲爱的,我爱你,我会给你一个美好的未来——以爱的名义将对方与现实割裂,完全投入一个理想化的两人关系中,实现一种占有或被占有的关系。这种爱的幻觉,使得对方继续保持幻想自我的状态。

一个诺言说出来,无论做不到,还是不去做,结果是一样的。把自己真实的需求放到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就是不把真实的自己投入当下的关系。因此,那个真实的自我,将失去被爱的机会。

4
我爱你,无非是在隔离我们关系里其它的合理存在

亲爱的,不要吵了,我爱你——以爱的名义引发对方的内疚,强迫对方收回已经暴露或即将暴露的真实自我。

一个不吵架的亲密关系是不可想象的。已经连架都懒得吵的两个人,顶多叫做有关系,亲密已经执行了死刑。即便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同时也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酣畅淋漓的吵过一次架。

他们在以爱为名义的关系里,极力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情感,即使偶尔冒了出来,也因为没有体验它的能力,而不得不启动内疚来达成对它的驱逐。那个真实的自我在以内疚为武器的自我攻击下,绝无生机。所以,也根本没有被爱的可能。


综上所述

本来在一个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和抱持的环境里,可以充分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保有一个真实的自我。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在爱的名义下不得不学会隔离痛苦、难受,不去体验诸如嫉妒、无助、忧伤等负性情感,甚至控制快乐、自豪等正性情感。

一旦一个孩子失去体验自己某些真实情感的机会,他(她)就会自动远离这些情感,并在成人之后出现否认自己有某种情感的情况。这就标志着他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无论他(她)声称有多少人爱他(她),抑郁、空虚、无价值感、身心枯竭和孤独等感觉总会如幽灵一样缠绕着他(她)。

我不禁阴阴的想:你是时候把真实的自我拿出来吓吓自己了~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作者:何异 文章来源:曾奇峰工作室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医生,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机构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逸仙桥旁)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