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30 14:40:33 ★★★ |
森知导读:作为沟通的修复者,我还要面对一种很常见的怀疑,就是当我站在一方的立场上说话时,另一方通常会怀疑我被“托”了。当我感到这种怀疑或是愤怒时,我必须把这个“结”解开。通常我会强调我在依法办事,不会因为一起案件丧失自己的职业道德,丢了自己的饭碗。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www.025xl.com “为修复他人的沟通困难,我有时会改换身份” 当法官20多年,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句话看起来简单,真到自己身上,就难了。可是,只有真正地倾听对方,了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才是有效的沟通,才有可能化解矛盾。如果两个人做不到,我就给他们分析各自的利益,逼迫他们去考虑对方的立场。有的人很明显是在装傻,有的人就是真的不懂。这时候我就掰开揉碎去说,去修复双方因为意识和文化上的差异而造成的沟通困难。所以当法官特别累,因为得说很多话。有趣的是,真听不懂的人一旦听懂了,会非常容易调解。所以我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每次调解成功,都特别有成就感。 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于法官自己来说也很重要。我处理过一起医疗事故案件。当事人一开始对我非常抵触,她认为我又年轻又漂亮,工作好,孩子也健康。我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能替她着想。这种抵触心理让沟通变得非常困难。在与她的交流中,我让她感受到我不仅仅是一个法官,同时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会帮助她、保护她,而不是与她对立。半年后,终于建立信任,她可以提出很合理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探讨解决方案了。 审理案件时,与同性交谈和与异性交谈是不一样的。对同性来说,我有时候会是一种压力。这时候,我会以母亲、女儿的身份与她们沟通,甚至不坐在法台上,而是找一个地方面对面地坐下来,拉近彼此的距离。真心相待,情理相通,沟通就会容易很多。 作为沟通的修复者,我还要面对一种很常见的怀疑,就是当我站在一方的立场上说话时,另一方通常会怀疑我被“托”了。当我感到这种怀疑或是愤怒时,我必须把这个“结”解开。通常我会强调我在依法办事,不会因为一起案件丧失自己的职业道德,丢了自己的饭碗。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法官的角色是什么?我想,脱了这身衣服,我仍旧是个老百姓。没有人希望从法院出来之后,回想起来都是法官那张“丑恶的脸”。生硬的判决也许会让人刻骨铭心一辈子。为什么不保留一个美的印象呢? 法官是在与法律打交道,但终归是在与人打交道。所以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都应当有所了解,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沟通,有的放矢。我会经常和其他法官交流,也会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向心理学专业的婆婆求教。在调解过程中,我有时候也会动感情,会纠结,尤其是关于孩子和老人的案件时。写判决书时,我不光写法律法条,还加入对判决双方的有情有理的语言,我希望这种有温度的判决书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也许因为我是女性,我的年龄段也容易动情。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我都走过来了,也都明白了,所以我能更好地倾听她们,替她们着想。我相信,有温度的沟通会比没有温度的判决更容易被接受。当矛盾平息后,他们会想起这些话。 他们,或许因为有些紧张,或是害怕别人认出自己。这时,一根电话线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相对安全和放松的关系。我认真倾听他们的语言,快速反映,抓住主要问题和他们进行交流。当我的分析得到他们的认可,信任随之而来,电话沟通往往会暗示未来一次畅快的面谈。 在电话中,因为我们看不见彼此,来电者在克服最初的紧张后,往往会很容易解释自己的问题。而对于我来说,看不见对方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我无法得知他/她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看不见他/她现在是在生气、难过或是抑郁。 因此,很多时候要依靠画外音来读懂他/她的心声。他/她的沉默、呼吸甚至是周遭环境中的杂音,都是帮助我了解他/她的工具——电话的那一边为什么那么嘈杂?是因为他/她太急了,来不及换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还是因为他/她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呢? 敏感是很重要的。我必须理解对方,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如果不能共情,我们的交流和关系就很难进行下去。有时候,当我们与对方共情了,并且费尽心思想要帮助对方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是在编故事,或是恶作剧,这时就会感到很深的挫败感。即使这样,我也不会直接点破伤及他/她,因为他/她之所以这样纠缠,肯定有一些问题存在。清楚这一点,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会太愤怒。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一种情感交流。感情在两个人之间自然流动,任何操纵都会引起精明而敏感的人的反感。即使心理咨询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我跟着他/她的思路走,帮助他/她分析自己的问题,或者梳理他/她纷乱的心情。我从来不用“你不可以愤怒,你必须控制自己”这样的话来阻止他/她,而是用稳重的举止、平和的态度去影响他/她。就像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因为父母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举止一样,我同来电者之间也是如此。我不直接帮助他们,而是“助人自助”,通过沟通,让他们自己看清自己,自己帮助自己。 倾听青少年的问题有时候会遇到一种困难。他们往往不是主动寻求帮助,而是在家长的安排下打来电话。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阿姨,您就问我吧,您问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时候,第三方必须被邀请进入这个谈话——家长。我会和家长沟通,问一些孩子的大致情况。没有目的的对话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样。 “有一个人可以倾听所有,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期待的”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会有问题,我们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即使是夫妻也难得完全坦诚,这是人的共性。有一个人可以倾听所有,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期待的。 我们之间有一种非常纯粹的信任,可以诉说自己的苦恼、担忧、恐惧……这种信任好像没有基础,但我们所信仰的就是基础。倾听很重要,我要让他/她感觉到他/她的痛苦是能够被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与上帝交通。因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的理解只是一时的沟通和释放,过去了就没有了。更重要的是释放的延续,要有一种力量陪伴他/她度过这个时期。牧师不是这个力量的来源,而是这个力量的媒介。 牧师的状态需要经历一个操练的过程。有的人比较急躁,或者容易跟人产生隔膜。上帝赐给我一个安静的性格,让我可以很自然地倾听他人的心声。但我从小就比较内向,做了传道人之后,要面对更多人,每个人几乎都是陌生的。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开始有意地去跟不熟悉的人说话,同时也寻求上帝的帮助。再去面对陌生人,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有了更多的勇气。 基督徒跟上帝交流特别重要的渠道是祷告,其实跟上帝交通的过程,也是感知自己的过程。在祷告中,我们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感恩。我们快乐不快乐,与我们是否心存感恩很有关联。我们去感恩上帝,改变的其实是自己生活中的心态。二是反思。在上帝的光照下,我们会觉察到自己有很多问题。有时候,看起来自己做的是好事,但你的动机是什么?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自私?通过这种反思我们了解、认识了自己,也完善、提升了自己。 祷告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东西喝水是肉体的需要。基督徒还有一个属灵的生命的需要,要靠查经,祷告,参加礼拜活动来成长。我6岁多的女儿前两天发烧了,觉得很冷,不想弹琴。我就钻到她的被窝里,说,“我为你祷告吧,你也闭上眼睛。”于是我就搂着她,安静地闭着眼睛祷告。不一会儿,她就睡着了。我们一起达到内心的平和,这是一种特别好的感觉。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