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人际交往 > 人际心理 > 正文

不要让生活琐事成为家庭的阻碍

不要让生活琐事成为家庭的阻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26 9:48:57          ★★★

听到别人谈论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时,我们脑海里常出现的场景,通常是一位焦急的母亲或父亲赶着去幼儿园接孩子,或是一对夫妻在争执谁的出差安排应该优先。

但在教书和做咨询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另一种工作与家庭的矛盾:父母的需求或期望与子女的价值观和职业规划不相符,造成了紧张的家庭关系。最近,我听到许多商务人士,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中年企业高管,谈到的困难都更多来自于父母,而非伴侣和孩子。以下是我听到的一些例子:

— “我总觉得自己的成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我总让他们失望,这打击了我在选择职业方向时的信心。”
— “我的父母期盼我跟某个(某类)人结婚,即使这样会阻碍我实现职业理想。”
— “我的父母坚持要我住在某个地方,但这将严重限制我的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
— “我知道自己有义务照顾父母,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跟我的兄弟姐妹去分担这份责任,由此带来的压力成了工作分心的重要原因。”

我们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千禧一代”受到的影响更大。从一份1992年与2012年应届毕业生的纵向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上一代毕业生,更多千禧一代毕业生表示,原生家庭是他们生活中满足感的主要来源,而且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大部分重要事情都跟原生家庭有关。
尽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点,会随着子女长大而不断转换,但这种冲突依然是家庭矛盾、工作焦虑的主要来源。不安与内疚会是你与父母关系的核心,而它会阻碍你的职业发展,即使在你年纪大时也同样如此。
想换工作,又怕父母失望;想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国家追求梦想,又为抛下父母而感到内疚——

与你生命中——工作中、家庭中——最重要的人对话,讨论双方的期望。对话的目的是弄清楚他们(你的利益相关者)的真正所想,而不是你认为他们怎么想。在进行实际对话之前,参与者首先写下谁是对他们重要的人,为什么重要,并考虑双方的期望。在这个准备阶段,我们分析这些期望,看看它们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在一个可变的人际体系中如何相互依存。
通过这种形式的对话,很多人都更深入地理解了双方的期望,并找到创造性解决方案,最终缓解了紧张。而更多情况是,人们意识到原来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对自己的真正期望,和自己以为的并不一样。当事人通常发现,他人对自己的支持与接纳程度,不像自己担心的那么低。
例如,一名参与者因为没有经常与母亲联系而感到内疚,这种情绪有时导致他不能专心工作。而在与母亲的对话中,他发现母亲真正在乎的不是是否与她经常交谈,而是他是否尊重她的意见。协调的方法很简单:他只需在聊天时对母亲的意见表现出更多兴趣即可。结果,他和母亲对彼此的关系都感到更满意,他对工作也更专注了。
通过对话,压力可以逐渐消除,新的可能性也会出现。很多时候,人们发现可以不必遵循父母所珍视的传统,或是找到了与兄弟姐妹分担照顾父母责任的新方式,从而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例如,一位50多岁的中年高管一直与父母和兄弟有些疏远。在参与“利益相关者对话”后,他开始意识到,现在很有必要和兄弟好好讨论一下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通过讨论,明确了分担照顾父母的责任,并制定了具体计划。这让他与父母、兄弟的关系更亲密,也反过来令他感到很安心,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首席技术官的高强度工作。
即使具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保持不变,更多的相互理解也能产生明显效果。例如,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医生对父母隐瞒自己的同性恋关系。(这是可能的,因为她在美国工作,但父母依然生活在欧洲老家。)她决定告诉父母,部分原因是她认为自己需要对重要的人更加坦白,不仅是父母还有伴侣,以及实验室的研究助手。在她告诉父母自己的性取向之后,父母出乎意料地表示很理解,也表示依然爱她。此后,由于自信的提升以及与同事更容易建立信任,她的工作表现变得更好了。
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无论是选择接受什么,还是尝试改变什么,比如爱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生活以及谁的认可对你重要等,你完全可以创造新的解决途径。无论年纪多大,你都不妨从现在开始,找到一个适合的现实方法,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记得,这永远都不迟。

不要让生活琐事成为家庭的绊脚石
茫茫人海,由陌生到相识相知,再步入婚姻的殿堂组成幸福美满的家庭。新婚初始,夫妻双方互敬互爱,家庭氛围良好。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工作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家已经不再是那避风的港湾。互相指责、埋怨成为主旋律。当遇到矛盾时,夫妻间互不相让,还会把小事闹大,甚者还会升级到“离婚”大战。体贴关心也越来越少,妻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唠叨,而丈夫回到家中也变得越来越少言寡语,时间久了,就会为了一句话或一个眼神而吵架,甚者还会大打出手,这样久了就会大上感情,最后走向离婚的道路。让双方的父母担心,让孩子成了家庭的牺牲品。
家,是需要夫妻双方互相经营的。就如春天洒下了种子,就要有计划的给其浇水施肥,如果发出嫩芽后任其自己生长,就会因为无人护理而慢慢枯萎甚至死掉。生活还需要稳定剂:那就是关心、宽容和激情。生活在一种氛围中久了,无论是谁都会厌倦,如果懂得调剂,就应该将家中的摆设常换常新,还要不定期给对方一个惊喜(一件小小的礼物或拥抱)这样双方就会把矛盾化解。
结婚前在父母的身边,有父母撑起的一方天地,无论大事、小事父母都会考虑的全面,并告知为人处事的道理。更不用考虑柴米油盐的问题,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结婚后,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夫妻双方,事事要自己想,自己动手去做,由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与失败的较量,有快乐与烦恼的转换。
由于每个人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解各部相同,还有外部环境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夫妻间多交流,无论有什么事情都互相扶持、谦让。我相信两个人的力量定能胜过一个人的力量,所以没有过不去的坎。即使不幸连连,要学会释放、缓解压力!夫妻间要学会笑脸迎人。特别是有一方心情不佳时,另一方要适时、方法得当的学会幽默,最好让对方笑口开启,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跟据自己的世界观,来修炼自己的思想。成家后要有责任感,生活中,夫妻间也要学会幽默,学会换角度看问题,把复杂变简单,把简单变有趣,把郁闷变快乐。广交朋友,择友而处,与人相处学会幽默。女人不要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下班回到家就围着锅碗瓢盆转,或者因为老公回到家的过度放松,把收拾的干净整齐的小家弄得一塌糊涂,原本摆放有序的茶具更换了位置、擦得一尘不染的地板也因为丈夫的不在意弄得地板上到处是水渍……妻子会因为这些与丈夫大动肝火,劳累了一天的妻子,因为丈夫不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生气或伤心。
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大家庭。多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或文艺活动。如果可以还要经常跟亲戚朋友小聚,这样就不会因为家庭的琐事,来折磨,困扰自己。还要学会自己劝慰自己,夫妻双方既然能生活在一起,能有多么大的冤仇,都忍让这点,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和平解决。
作为丈夫也要有细心的一面。女人是水,他需要丈夫的细心呵护,而男人又是钢,有他刚强,粗心的性格。如果少了体贴,照顾,夫妻间就很容易因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如果丈夫在家也能多关心自己的妻子,说话,做事多考虑妻子的感受,多为妻子照相,试想,妻子就是做再多的家务她也许会心肝情愿的!
生活告诉我们很多事情需要去努力争取,人常说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就怕想不到。成家后结交有个真正能帮助自己朋友也很重要。让自己成为生活得智者,不要自己成为婚姻的败者。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走进婚姻,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盒子,要学会跳出自己的盒子。夫妻间要学会换位思考,换角度看事情,其实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所以就不要强求对方,也不要强求自己。所以夫妻双方找的是互补,不要总要求他人跟随自己的意愿。其实两人组和成家庭是要寻求幸福快乐的不要让痛苦伤心成为互相折磨的砝码。
夫妻间最忌讳持久战,这样会大伤感情。当夫妻双方发生矛盾时,如果都谦让着点,就会海阔天空。如果,都各持己见,互不谦让,这样会激化矛盾,伤及感情。
不要把生活琐事作为惩罚对方的方式。婚姻的幸福,其实性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也许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往往把夫妻间的性行为看的很淡,感觉把性生活摆在桌面上来说是伤风败俗,有伤大雅。认为夫妻结合后,互相体贴关心就够了。其实不然,在性生活这方面丈夫是主动地,可妻子总会以种种借口回绝丈夫,就如同别人要跟你握手,他伸出了手,可你没反应。第二次还这样,你的冷漠,他会找你吗,时间久了总让丈夫失望,平时夫妻间又缺少交流,这样就会把丈夫推给别的女人。这样得拱手相让值得吗?所以不要用拒绝性生活去惩罚对方!
在当今社会,离婚好像是一种时尚,一种时髦。我们当地的离婚率在不断刷新记录增加,特别是离异家庭孩子的犯罪率高达70%,这是多么可怕地数字,不要让孩子成为婚姻的受害者。
家是幸福的爱巢,是避风的港湾,夫妻双方要学会要慢慢改变自己,让两颗相爱的心紧紧相连。抛去生活琐事的干扰,让生活变得幸福美满!

(本文转自“ 家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旨在分享,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删除)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医生,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机构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逸仙桥旁)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