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人际交往 > 人际相关 > 正文

一个一面之缘的男人开口借钱

一个一面之缘的男人开口借钱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1 15:35:46          ★★★

森知导读: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我们并不总是情愿去做、却又感到无法抗拒的行为,很可能来自我们的“家规”。www.025xl.com

 一个一面之缘的男人开口借钱

  身为小白领,谁没有遇到过被人借钱的事情呢?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向你借钱,额度不小于1000元,你不想借,拒绝他/她,困难吗?“有点难为情,不过还是会说我也缺钱花呢。”“这不难吧?我一句话就回了:我是房奴!我还想向您借钱呢!”然而对于安娜,这是天底下最困难的事情。

  36岁的安娜是一间广告公司的部门主管。经济状况,既不富也不穷。为亲友救急救难的钱,安娜没有任何犹豫就会支援,对方还不还她都心安;让她苦恼多年的,是根本不相熟的甚至仅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向她借钱,而她无法拒绝!

  最夸张的一件事情发生在2008年年底。一个因工作关系仅仅交换过名片的30岁左右的男人,突然向她借1000元钱!安娜不是此人的亲人、同乡,也不曾做过同学、邻居、同事、朋友,连网友都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再怎么论也论不到借钱。令安娜愤怒的是,她却无法说出:对不起,年底了,我也需要用钱,我不能借……

  1000元钱,安娜给了。从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二三桩这样的借款事件,安娜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借钱者中,既有真需要的,也有房车俱备的小中产。他们就像闻出她身上某种独特的气味一样,勇于敢于向她开口,多则一两万,少则千儿八百。每次把钱给到借钱的人,安娜对自己就很愤怒:“我又不是富婆,我也只是一个打工的,我也上有老下有小,我也要养房子,这些钱我自己干什么不好呢?!”她并非没有察觉这些人在借钱时就不打算还钱;很多时候,她自己手头也很紧!但是,她就是没有办法拒绝他们!

  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安娜的选择,很难让我们理解。既然感觉那么不舒服,拒绝就那么困难吗?“是的。”安娜说,“就好像有一种捆绑着我的力量,推动着我,逼着我,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而每当这样的时刻,安娜就觉得,自己被逼到了一个道德困境里。“一个人拉下脸,放下自己的尊严,手心朝上,向我开口了,这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而说“不”,在安娜看来,无疑是对那个被放下的尊严的侮辱和残忍!即使心里极不舒服,安娜也别无选择:牺牲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成全别人……

  有位有同样困扰的深圳读者写信给《心理月刊》的Ask Dr.Li栏目,心理专家李子勋给予她的解读是:她由这样的一种方式交换了某种利益和好处。但安娜的情形似乎不同,那推动着她“非如此不可”的是什么呢?

  在琪琪身上,也有这样一种“非如此不可”的力量,那就是她沉重的“探亲”。她是独生女,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住内蒙古。孝顺的琪琪不忍心让父母牵挂,每周都会从内蒙古赶回北京,陪伴父母。

  然而,在内蒙古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回家探亲,琪琪只能牺牲休息,放弃和朋友聚会,甚至4年来没有时间谈恋爱。

  “每次回家,我都很想对爸妈说:最近很忙,很累,我想过一段时间再来看你们。可是看着母亲期待的目光,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口,我害怕父母责怪自己没有孝心,没有亲情。”琪琪也像安娜一样,必须如此——虽然,这样沉重的亲情和奔波的疲惫,越来越让琪琪不胜负荷。

  家规:影响你,束缚你

  安娜和琪琪都不曾意识到,在自己“非如此不可”的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动力。她们只是因此而愤怒、而无奈,却又不得不继续陷在这些不舒适的行为模式中。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我们并不总是情愿去做、却又感到无法抗拒的行为,很可能来自我们的“家规”。

  “当一个孩子出生,他/她是一个纯真的状态。当他/她慢慢长大,我们做父母的就会告诉他/她,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渐渐的,这个孩子就会从纯真的状态变成一个社会人,他/她的行为方式要符合父母的要求、社会的要求,这样他才能生存下来。”台湾著名萨提亚导师赖杞丰博士认为,家规既可能给我们正向的影响,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可以束缚我们。

  “在我们身上,已经附着了很多要求。譬如‘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些‘应该’可能都是正面的,但是,当太多的‘应该’我们做不到时,当很多正面的东西被过度强化成‘必须做到’、而我们又没法达到的时候,就会对我们自己产生压力:要么往外破坏社会的制度,要么往内破坏我们自己的身体。”

  即使我们已经独立、脱离了父母和家庭的怀抱,这些“必须做到”和“应该”等等的家规,也仍然与我们如影随形。它正是让我们很多人陷入“非如此不可”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只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不舒服,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令我们不适的行为与我们的家规有什么关系。

  对话 “当家规变成‘必须做到’才有必要‘松绑’。”

  赖杞丰(Jerry Lai)博士:萨提亚模式专家

  《心理月刊》:“家规”如何影响我们?

  赖杞丰:家规有很多表现方式。有一些家规是很明确的和直接的,譬如不能迟到,不能浪费;还有一些是间接的和无形的。有时候,父母的行为模式也会对子女产生影响,因为我们的行为习惯很多是来自习得,来自对父母的模仿,这是潜移默化的。

  怎么判断“家规”对我们有束缚呢?

  很多家规是正面的,还有些家规,我们自己已经学会灵活运用,也可以不用管它。譬如,小时候大人都要求我们要诚实,可是当我们成年后,老板做错事,你会不会当面说他/她呢?你给节俭的父亲买了件很贵的衣服,你要不要告诉他真实的价钱?这时候如果太诚实,导致的是负面结果,我们学会了有些时候可以不诚实。

  一条家规,只有当它变成“必须做到”、而你对“做不到”感到十分难过时,我们才有必要对“家规”进行松绑。

  练习1、找到让我们不舒适的行为与家规的关联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问自己:“你觉得有什么事情是你永远必须要做到的?不做到就会特别不舒服的?”

  安娜是如何找到这种关联的?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觉得别人向我借钱,无论何种情况我都必须借。不借给对方我就特别不舒服!”那么是什么样的家规让安娜必须这样做呢?“我想,那个一直影响着我的家规是:无论如何,要做一个好人!”安娜说,父亲从小教育她,在道德、他人的愿望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宁肯自己吃亏,也要做一个好人,在他人眼中和口中都“挑不出理儿”的好人!记得父亲在祖产分割时,对兄弟姐妹很礼让,放弃了自己应得的一些利益。母亲也一样乐于助人,她亲眼看到,她把一个要饭的大着肚子的怀孕女人(一个陌生人!)带回来,请她上桌吃饭,待为家人,还做好了干粮让她带上,还给她钱!

  安娜终于明白是什么让她这么多年来“非如此不可”!她也明白了为什么是同样的家规,哥哥和姐姐却没有同样的烦恼:“我是家中唯一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10岁时才回到家里。对我来说,获得父母的认可,重新得到父母的爱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成了最听话最守家庭规矩的孩子!”在自己的行为与家规之间找到了联结,安娜有一种解放的幸福,那条无形的捆绑之绳脱落了。

  练习2、从心里给自己想出3个以上的选择

  接下来重要的是,强化为束缚自己的家规松绑的练习。赖杞丰博士给予我们的指导是:从心里给自己想出3个以上的选择,即在某种情况下,我可以不这么做;有些时候,我可以不这么做——注意,是有些时候。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静文感觉不快乐,后来发现,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我明明很喜欢一件衣服,可是临了,我还是会告诉自己太贵了,不能买;一直想去旅游,老公也同意了,但每次都是我自己主动放弃;平时在生活中,我对自己很苛刻,可以说是抠门——我不像其他女人那样,有很多的化妆品,很多的衣服、鞋和包,我一般买一只包就用到烂为止,鞋子也会穿上两三年直到穿坏掉,我买一瓶面霜要用两年其实我的家庭收入并不低,我并不需要这么克扣自己,每次这么约束自己的时候其实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不这么做,又有负疚感。

  家规让我一下子明白了,我有一个葛朗台式的母亲,她非常苛刻自己,从来舍不得买东西,也苛刻家人,从小对我们浪费东西会给与严厉的惩罚,这种禁忌感可能在我的身体上留下记忆。渐渐的,我就习惯了压抑自己。”

  静文给自己找到的3个选择:

  1、当我不开心,我可以允许自己“浪费”一点;

  2、一年中至少允许自己买一两件真正喜欢的东西;

  3、对日常生活用品,我不必要每次都这么节约。

  “这么试了一两次,我真的感觉快乐多了,偶尔的放纵就像卸下身上沉重的磨盘,一下子轻松很多,连呼吸都顺畅了。‘不必要每次都做到’,这样小小的解压就能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幸福感,而我并不会从此变成一个奢侈浪费的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咨询师,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最好的心理咨询中心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1206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