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为谁歌唱
文:宫雪
若干年前我搬进了现在居住的小区,这是一个坐落在绿树成荫之中的居住区,四周有高大的梧桐环绕,小区里留驻着不少很古老的参天松柏、樱花树、冬青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树种,除了水泥路,凡是见土的地方都种植了花草。再往外还有成片的杉树和竹林,每到春季树林的地上又盛开出紫紫蓝蓝的二月兰,我们行走在这郁郁葱葱的情景中心里很是美丽。当然这一切自然的朋友不仅仅只是我们,还有紧紧相随的鸟儿们,各类大小不同、形态不一的鸟儿在树丛中安家落户,打闹嬉戏,成双入对的繁衍、抚育后代,着实为我们的生活添彩增趣。 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四周静悄悄,正是人们进入梦乡之际,夜空中传来:咕咕….咕咕的鸟啼声,清脆、利落、时而响亮、时而低沉,并且是持续的,有节奏的呼应着。此时我的睡意全无,听着鸟儿的鸣叫,心里猜测着:它为什么要叫?叫了这么久该停了吧?心里开始编起了故事:它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的鸟,或者它是在等配偶回来。可是它的不知疲倦的鸣叫,让我久久不能入睡,常常是熬到半夜才迷糊入睡。心里开始对这种鸟怨恨起来,对这样的鸣啼头疼起来,白天我甚至到那些大树下寻找鸟窝,我想知道是谁在鸣叫,我想把它们赶走,我想睡个好觉!不知道肇事者是谁,就去问门卫师傅,师傅说是布谷鸟在叫,它们想谈恋爱,这是它们的生活习惯。布谷鸟,听说过,大名杜鹃鸟,有句成语叫鸠占鹊巢,这里的鸠不是指鸠鸽类的斑鸠,而是指俗称布谷鸟的一种杜鹃鸟。难道是它,占着它鸟的巢还来扰民。还不知道杜鹃长得啥样,却为它的鸣叫夜不能寐。我开始查找有关杜鹃的资料:杜鹃属鹃形目,常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颇为害羞。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我们常根据它们的叫声来命名。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多种杜鹃最惹人注目的特性是把蛋下在别的鸟类的窝里,靠其他鸟来帮它孵化。这种“寄生”的方法对提高小杜鹃的生存能力倒也很有好处。那些自己养育子女的杜鹃则用树枝把窝筑在低矮的灌木丛中,蛋由父母轮流孵化。小杜鹃孵出来以后父母双方共同喂养。
瞧!多么漂亮的鸟儿,这样的鸟其实我也见到,在小区的树下,有时路过能看见几只这么漂亮的鸟在觅食,尽管我很轻的很轻的想靠近一些再细看,它们还是警觉的离我远点,再想靠近时它们就呼啦一下飞到远处或树梢,它们很敏捷,很从容,从不叫唤。而每到春夏之季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执着、别样、清亮的鸣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认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相传这滴滴鹃血落地开花,在杜鹃鸟的脚下盛开出鲜花朵朵,映红了山野,人们称颂为映山红,也为杜鹃花。有诗日: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这鸟与花情血演变的故事,乃是人世间不朽的传唱。
识得杜鹃的真面目,我的喜爱之心悠然升起。夜晚再次听着那单调的咕咕….咕咕声时,已听出是:布谷….布谷的鸣唱,那是在催促人们早种包谷、催春降福、是美好的关切;再听出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鸣说,劝人不如归去。有感:叹杜鹃、啼不歇、啼得血流枝,谁知切;吾人梦、难分别,难上心头恨,无眠夜。凄凉哀怨的悲啼,述说着人间的情意两难。杜鹃带给我们的诗、情、花、鸟,让我们思绪万千。 夜晚降临杜鹃声声,想象着一只美丽、从容的杜鹃动情地向另一只异性倾诉着,时而高亢鸣唱,时而低沉私语,一辈子的情话要在今夜唱罢,此起彼伏的呼应宛如从天际飘来,又似在窗下低吟。虽不如百灵鸟唱的清馨动人,不似喜鹊叽叽喳喳的莫名报喜,而在这寂静的夜晚回响着如此执着的鸣唱,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这为何不能成为催眠小调呢? 现在,深夜的鸣唱我很享受,有时半夜醒来,会静心聆听远处传来的鸣唱,过去的心烦和头痛被享受和安静取代,仿佛看见满山片野的映山红绽放,再不会为杜鹃的咕咕声苦恼。杜鹃的相互倾诉也激起了我的美好祝愿,愿鸟儿们能与我们长期共处,共享自然。
首发:南京心理咨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