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7 17:42:17 ★★★ |
第一类需要心理疏导的是身体受伤的,在医院治疗的受害者。车祸的发生,不光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还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病理性重现、噩梦惊醒、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情感钝化和回避, 以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这样的精神异常状态, 一般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 例如以回想或噩梦形式反复重现车祸的经历和体验, 只要行走在公共场合,常感恐惧产生持续回避行为。大多数患者一年内可以恢复, 而少数患者则持续数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负担, 有的还可能终身精神残疾, 再也无法正常生活。
第二类需要心理疏导的是目击者、医护人员、交警和在场的受害者家属。看到那样的惨烈的场景,对他们的冲击是很大的。在场的目击者,因为看到这种场景,有可能会出现几天吃不下饭,想到就觉得害怕,有时还会做噩梦等,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虽然医护人员和交警经常面对这种血腥的场面,见惯了生死,但是他们也是普通人, 也有脆弱的一面, 在这些突发的事件中也会感到恐惧和无助, 也会在心理上产生的巨大的刺激, 特别是一些从事这些职业时间短、身体状况不佳或是心理素质较弱的人员,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极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形成心理障碍, 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场的受害者家属,在目睹了亲人的离去,首先出问题的就是情绪,表现为恐惧、悲伤、焦虑、愤怒、自责、无助、绝望等。他(她)会陷于自责和绝望中,为什么是他(她)活了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亲人?要是事情发生时不在现场或不走这条路就好了!在情绪异常的情况下,其他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力等均会受到影响。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第三类需要心理疏导的是没有目击现场的受害者的家属,有的受害者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突然阴阳相隔;有的受害者本是年迈父母的希望,一下子撒手人寰。这样的事情让家属很难面对,无法接受现实,曾经有很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在亲人去世了很多年后,活着的人都难以面对现实,更无法去过好以后的生活。
第四种人也需要心理疏导,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人们常常是无法理解的。那就是肇事者——醉酒驾车的司机。且不说司法机关怎么给他量刑,就说事发后,他自己也很难接受自己惹下的车祸的事实,对于他自己的内心来说,司法机关怎么给他量刑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他自己良心的谴责已经让他背上一座沉重的大山,这种心理他无法摆脱,因此也需要心理救助。肇事司机张明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戴着手铐的双手颤抖着,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他一直在说:“我闯了滔天大祸,我很害怕,我变成了一个刽子手。酒后驾车不仅害了我自己,害了我的家庭,也害了别人,害了别的家庭。”如果司法机构依据刑法最终判处他死刑的话,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那是属于一种人道主义的援助;如果他最终没有被判处死刑,而需要服刑的话,那么漫长的岁月,带着一辈子无法摆脱的精神枷锁,他怎么安心改造呢?
第五类是那些看了车祸照片或新闻报道而产生心理压力,需要心理疏导的人群。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每天都能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新闻。有些人看了这些新闻和图片后也会出现做噩梦、回避这种场合的行为。这就需要找朋友倾诉或者去心理咨询机构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
以上是我关于这次交通事故发生后分析的需要心理疏导的人群。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首发:南京心理咨询网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