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9 18:18:54 ★★★ |
睡眠与做梦
整理: 心理咨询师 宫雪 睡眠是我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们工作和学习所产生的脑力和体力的疲劳必须经过充分的睡眠才能得以恢复。睡眠能保护我们适应生存,能消除疲劳、保存能量,能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大脑的发育。因此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对身心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整个睡眠并不是一睡就是几小时没有变化,而是深一阵、浅一阵、深浅睡眠交替出现。即,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其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时相,称为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人们在刚刚入睡后的睡眠大都属于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时相又分为1,2,3,4期,这四个时期代表着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 1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一般是在睡眠开始或夜间短暂苏醒又入睡之时。 2期: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和一些复合波,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着浅睡过程。 3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深睡的前期。 4期:脑电波也呈现高振幅,代表着深睡状态,具有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的功能。 慢波睡眠时期的特征:闭眼、瞳孔缩小、颈部肌肉仍保持有一定的紧张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频率降低,唾液分泌量减少,尿量减少,体温和基础代谢率都有所降低,发汗功能有所加强,脑的温度有所下降。许多激素如生长素在慢波睡眠中分泌量增加。 快波睡眠:快波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其脑电图与觉醒时相似,呈现低振幅的去同步化快波,也称为异相睡眠,并且由于这种类型的睡眠常伴随着眼球的快速运动,也被称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波睡眠与脑的发育和记忆的巩固有关。 快波睡眠时期的特征:感觉功能降到最低,难以唤醒;骨骼肌的反射运动和肌肉的紧张性进一步降低,呈现松弛状态;四肢末端和颜面肌肉有时出现不规则的运动,肌电减弱甚至消失;心率、血压、呼吸等植物性机能有短暂不规则的波动,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较慢波睡眠时增加20%--50%,甚至更多;外生殖器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降低,脑的温度又回升到觉醒时的水平。 两种睡眠状态的循环:正常成年人夜间睡眠8小时的大致情况 开始睡眠,进入慢波睡眠,由第1期依次进入第4期并持续一段时间,60—90分钟内出现第一个快波睡眠;之后,进入下一个慢波睡眠,从而形成了两种睡眠循环周期。以后平均每90分钟左右出现一个快波睡眠,每次快波睡眠的时间依次递增。整晚共有4个循环周期,每个周期持续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即: 1循环:觉醒→1期→2期→3期→4期→3期→2期→第一个快波睡眠;→ 2循环:2期→3期→4期→3期→2期→第二个快波睡眠(时间增加);→ 3循环:2期→3期→2期→第三个快波睡眠(时间再增加);→ 4循环:2期→第四个快波睡眠(时间与第三个相近)→觉醒 时间分配大致是:50%为慢波2期,25%为快波睡眠,10%为慢波3期,10%为慢波4期,5%为慢波1期。决定睡眠质量主要在于慢波睡眠4期和快波睡眠所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 因此,睡眠过程中出现梦境是必然的和正常的。有研究表明:在慢波睡眠中做梦的比例约占7%左右,在快波睡眠中做梦的比例约占80%左右。做梦曾被看作是快波睡眠的特征之一。慢波睡眠的梦更多的是思维类型,往往是思想多于景象,在这种梦中醒来时多数是说自己在思考某些问题而不是自己在做什麽。而快波睡眠时的梦具有视觉梦幻的特色,常常是包含这有怪异的知觉经验的故事。梦中看到了某种情景或嗅到了什麽气味,这样的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似乎很真切。梦中事件的次序和内容更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荒诞性质。值得注意的是快波睡眠时的梦的情绪色彩也可能反映出某些病理变化。梦也许可以使意识或潜意识愿望在幻想世界中得到满足。 所以,做梦是很正常的事,做梦可以说是潜意识的表达,是内心被压抑的情绪的宣泄,梦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梦包括幻想、再现梦及灵感梦,为昼夜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重现,也包括心理的感传或受了刺激所致,一般为良性梦,可起到心理协调,心理疏泄及心理预测等作用。病理性梦的产生则多为内源性的,往往来源于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多为噩梦,这是因为机体潜隐性病灶的病理信息在常态下是不容易显露觉察的,在睡眠状态下,病理信息持续作用于大脑,大脑这是容易做出反应,反映出来比觉醒状态下有更高的敏觉,在梦中直接的或扭曲的反映我们自身的未被察觉的情况。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做梦,也许能够提早觉察身心的问题之处,并能做出及时的预防。 睡眠不能缺失,不能保证好的睡眠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尤其是剥夺快波睡眠,可能引起焦虑、激动、易怒、不友好、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动作笨拙、疲乏、食欲增加等。保持心情平和,有规律的保证睡眠有益于我们身心发展。
首发:南京心理咨询网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络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