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理咨询师 王宇
以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心理疾病,那时得心理疾病的人反而没有现在多。以前在诊断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会给情绪低落和容易担忧和疲劳的病人诊断为“神经衰弱”,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我们的媒体多了,可以上电视和报纸的门槛低了,而且媒体对心理问题更为关注了,所以有些家庭矛盾及情绪波动等问题经常会请“心理专家”点评(我就经常充当这样的“专家”),但“专家”说出来的话必须适合媒体的口味,所以有时必然会有失专业,但普通人并不知道,所以很多来访者是一来心理咨询中心就说自己有抑郁症或强迫症,仔细询问才发现是看了某篇报道或听身边的人所说,当然也有一些精神科医院的“诊断”。对于目前我国的精神科现状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只是有时太把病人当“病人”,这样就不会更多的关注这个人本身,而过于关注症状及这样症状应该配什么药物,所以就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
这段时间接待了几例“抑郁症”的来访者,一个是被一个中医的朋友确定为“抑郁症”,而又听朋友说,抑郁症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变成精神病,所以就在这种恐惧中度过了两年,最后就真的“情绪低落”“对事情不感兴趣”了。还有一位来访者因为头晕和胸闷到医院治疗,查不出原因,后来到了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症”,这样服药四年,期间又到过无数的医院,也换过很多次药,但一想到抑郁症就压抑和绝望,因为他听过抑郁症有自杀的,而且还不好治,越想越担忧,不知道如果自己死了孩子怎么办。
如果按照诊断标准来说,上述两位来访者是符合抑郁的诊断的,但随着咨询的深入越来越让我觉得,“抑郁”的真正原因却是对抑郁的恐惧,因为害怕抑郁而变成抑郁,想必在90年代以前这类人是不会得所谓的“抑郁症”。
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那么就问问自己,到底是真正的抑郁还是因为恐惧而带了的“抑郁感”。我认为真正的抑郁更多的不是关注抑郁本身,而是对抑郁症状的痛恨,和无力摆脱的无奈,这种感觉更多的是来自于抑郁以外的东西,比如自我评价,生活事件等,而不是对抑郁的恐惧,所以单纯因为恐惧抑郁的“抑郁症”患者,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假性抑郁”,更多的来自于人格上的易受暗示及其对症状本身的敏感上。
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反应了社会的进步,但凡事都有双面性,这种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一些人的痛苦,如果你属于“假性抑郁”的话,那么需要治疗的不是抑郁,而是易受暗示及敏感的性格,担忧解除了“抑郁”就自然治愈了。
下面我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我们对抑郁的误区和恐惧的理由: 1、 得了抑郁会变成精神病,也许有一天会像那些疯子一样在马路上跑。 更正:抑郁有很多类型,也有轻重之分,不见得抑郁发展到顶点就变成精神病,就像不见得感冒严重了就一定会引发肺癌一样,它们是两码事。 2、 我得了抑郁,我和别人不一样了,我不正常。 更正: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不要因为心情不好就认定自己是抑郁症病人,并且就是得了抑郁也是人,也是个有价值和各种可能性的人,不会因为得了抑郁就和别人变的不同,正是你把自己归为病人的行列才和别人有了区别,而抑郁本身不是和别人不同标签。 3、 得了抑郁症很难治疗(并且因此而产生深深的绝望感) 更正:抑郁是很难治疗,但这世界上有容易的事么?这种想法的严重性在于在一开始就损害了自己对抗抑郁的勇气和信心,而抑郁本身也会使我们看不到希望,所以千里之行,我们要一步一步来,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打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只要“对症下药”,大多数抑郁是可以治愈的。当然您可能会说,不要安慰我了,你看如果抑郁不难治疗怎么有那么多人因为抑郁而自杀呢?那我要说,也许因车祸而死的人比抑郁还要多,难道我们就不上路了?喝凉水还有死人的,我们就不喝水了?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安全和保证,不单单只有抑郁,也许这不是抑郁本身带来的,而是生活本身。 4、 在网上我看到“专家”说抑郁有百分之10-15%的自杀率,我很绝望,也许自己就属于那种人,如果我自杀了我的家人怎么办。 更正:前面我说过,抑郁有很多种,所以就像每年我国因为机动车事故死亡率为多少一样,我们如果细分的话,那酒后驾车和正常行使的死亡率一定不同,而在农村和城市也是有区别的,如果你是轻度抑郁的话,那么死亡率绝对没有媒体上所说的那么高,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如果我们习惯于这种思维的话,那么炒股或做生意还有跳楼的呢?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事实是:战胜抑郁的人一定比因抑郁而死的人多,为什么不能从最美的角度来欣赏事物,来欣赏我们自己呢? 5、 如果我不是抑郁症的话,为什么我开心不起来呢? 更正:成天想着抑郁,成天担忧抑郁,不知道自己那天控制不住会去死,这种生活模式怎么会让人开心呢?你问自己不开心的同时,问过自己做过什么让自己开心的事么?“假性抑郁”的患者的生活关注抑郁要比关注生活本身多得多,你都已经陷入了自己为自己编制的陷阱,而放弃了生活,还指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呢?让自己开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重建自己的生活,问问自己:如果我好了,那么我想怎样去生活。如果你已经有答案了,那么我要求你现在就去做,你对生活投入增加一分,对抑郁的担忧就会少一分,快乐就离你越来越近。 6、 我还没有好,我怎么能开始生活呢?等我好了以后再说吧。 更正:这是一个最严重的悖论,如果不开始生活,你怎么能好呢?所以不要等到好了之后再开始你的生活,你的状态会随着你对生活的投入程度而好转,不会有奇迹发生,所以不要等状态好了再一切重新开始,也许你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与其等待,不如脚踏实地的努力。 7、 我是不是要把我到底有没有病这个问题搞清楚呢? 更正:如果你能搞清楚当然好,如果不能就不要再纠缠与这个问题,毕竟心理学上的诊断是人定的,就像同性恋以前认为是病态,需要治疗,但现在却不这样认为,在国外已经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而我国在这个诊断上却情有独钟。所以一切都没有绝对的,既然你搞不清楚,为何要把时间浪费在这连心理学家都意见不一的问题上呢?不管是不是抑郁,走出来才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反而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而且有时越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你的行为就越符合病人的诊断,如果病人或“抑郁”这个词让你沉重和压抑。最好把自己当成“状态不好”,而不是病人和抑郁症患者。
上面的例子也许不能覆盖所有的情况,如果上面的自我调整方法对你有用当然好,但如果效果不佳建议你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找到抑郁的真正原因才使最明智的选择。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心理医生 王宇
首发:南京心理咨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