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9 15:22:58 ★★★ |
我简单和他谈起这些年我为何“失踪”,他闪烁着大眼睛听着我的故事,但在他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了迷惑,毕竟那时,什么是抑郁,什么是心理障碍,并不为大众所知。我并不期待他能理解,只期待他的原谅,原谅我这么多年的“失踪”,原谅我一直把他“忘记”,只想让他明白,这一切并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最后我还是告诉他,我刚从北京回来,正在治疗,现在的我已经和过去不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还将是最好的朋友。虽然我们的友谊中断了五年,但它将从此伴随我们彼此一生。 虽然我迈出了第一步,但失败感及无能感依然伴随着我,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不如人。和王海峰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如此,会觉得他什么都好,而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是。因为他乐观开朗;因为他有很多的朋友;因为他长得帅气;因为他比我会说话,有时甚至怀疑他为何会继续和我做朋友,担心当他发现我原来如此无能和无趣的时候会不再理我。并且那时也经常是我去主动找他,所以开始担心是不是他不喜欢我所以才不主动找我玩。但一次我们两天没有联系的时候,他跑到我的单位来找我,还因为来找我把自行车的车带扎破了。那天我心情特别好,一来,他来找我就意味着他不嫌弃我,依然把我当朋友;二来,朋友来单位找我,在同事面前也觉得有面子,当然那时的面子和现在不同,那时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没人喜欢,不是没有朋友,不是孤独一人。就这样,因为我单位和他的家比较近,我们就经常在一起玩,慢慢地,我也认识了他的女朋友及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和女朋友还有些惊讶怎么突然跑出来一个“好朋友”,而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但不管怎样,因为他的原因,我总算开始和他人接触和接近了,不再那么孤独和封闭,虽然依然在人前表现得有些拘谨和不自信,但和过去不敢和人接触的自己比总算强了不知多少倍。虽然没有突然间变成一个不同的人,虽然依然没有达到那个期待中的自己,但起码我学会了因为自己小的进步而鼓励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挑剔自己的毛病和不足。也许陷入抑郁就是因为自己过于挑剔自己和贬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造成的吧,总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相比较,没有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没有发现那个想象的自己其实不存在,还一味地用理想中的标准苛责现实中的自己。能感悟到这一点,让我轻松了很多。 直至今日,我都很感激我的朋友王海峰。因为当我开始走出抑郁的时候,他给了我最需要的帮助和关怀,当我自我怀疑的时候他在身边;当我“混”的不好的时候他也没有嫌弃我这个朋友;当我孤独的时候即使他正在和女友过二人世界,也总会叫上我一起玩。一次在逛街的时候,他当着我和他女朋友的面说:“等你有女朋友的时候,我们就四个人一起出来玩”。当时真的希望能有这么一天,但后来他们的感情没有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所以这个心愿最终没能实现。在治疗抑郁期间,正是因为他对我的爱与鼓励,才让我更加有勇气在走出抑郁这条路上坚持,才慢慢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面:其实自己没有那么糟糕和失败!如果当时没有他的帮助,我的这种转变和洞见也许不会在那么短时间内发生。所以直至今日我们依然是最好的朋友,因为我永远都忘不了在困境中他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那时因为要做“思维记录”和“信息卡”(一种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主要是为了改变自我否定性思维),所以我经常随身携带一个红色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我每一天情绪的波动及影响我情绪事情和当时的想法,进而评估这种想法的正确性与否,而不是全盘否定自己。从那时开始我才一点一点意识到,我的自我否定更多的是一种这样的语气:失败者;无能;不可爱;不值得爱;一个没有价值;一个没用的人等等。而过去我对这种大脑对自己的评价一直是全盘接受,但《走出抑郁》告诉了我,这些是想法,不代表你自己,更不代表你这个人,你大脑的一部分告诉你不行,劝你放弃,你要让大脑的另一部分相信,你是可以一点一点把事情做好的,就像腿受伤的人,能走一小步,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要因为进步太小而否定自己,也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想法来评价自己整个人,更没有必要因为一件事做得不好就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失败者和可怜虫,毕竟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 就这样,在工作中,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一出现自我贬低和否定,我就会提醒自己,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感觉自己很差,很失败,也不意味着自己真的如此,感觉也会犯错误,不要一味地相信这种失败感及无能感,感觉需要事实来证明,而不是一味地去认同。笔记本上记录着我经常会出现的自我否定的语言,然后也写着用理智及同情性思维对这种自我否定的辩论。其中对我最有用的,大多抄自《走出抑郁》这本书中的例文及例句。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