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0 22:47:37 热 ★★★ |
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也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因为内心中的焦虑与恐惧让他无法认清这样的一个事实,他会继续不断地逼迫自己达到理想中的样子,达不到就会更加对自己不满,更加抬不起头来。一位男性患者因为他的父亲本人就存在焦虑不安及追求完美的性格缺陷,所以对他相当苛刻,在父亲的嘴里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对自己的肯定。还不只这些,当他犯错的时候,父亲就会毒打他,而母亲则是父亲的“同党”,两个人好像比赛谁打得狠一样。就这样他成了一个“坏孩子”。在伙伴中,当他被人欺负的时候,父亲只会说他是一个笨蛋,而不会来帮助他,这时他只能忍气吞声,从不敢反抗,走路都要低着头走,好像害怕别人发现这个失败的自己似的。他也试图改变这一切,试图证明自己。初中的时候,他试图变成一个能打架的人,让别人都怕他,以找回自信及别人的尊重,但却因为缺乏勇气而没有如愿。他也试图通过谈恋爱来证明自己是可爱的,有魅力的,但他喜欢的女孩并不理睬他。就这样,最后连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做人的价值及能力所在。正是因为这种自我否定,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幻想,他一直幻想自己能够与众不同,能够完美无缺。所以他非常敏感别人对他的看法,或者说他很担心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会试图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好,有时甚至会通过说大话来抬高自己以赢得别人的肯定,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暂时感到安全。但毕竟无论他多努力都不能让自己完美无缺,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所以他整日生活在紧张不安当中,因为他害怕别人发现他的无能,害怕别人因此轻视他。就算别人无意中开的一个玩笑,他都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就算别人的一个眼神,都会被他解读为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就算别人无意中说出“有病”这个词语,他都会觉得是在讲他;就算别人吐了一口痰,他都会觉得别人在针对他……终于,当他发现无论多努力都无法做到无懈可击;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让所有人对自己满意的时候,他陷入到了抑郁之中。当他情绪不佳;当他犯了错误;当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的时候,是最让他恐惧的:一来,这样他就无法获得外在的肯定来消除内在的自卑感;二来,他就无法做到理想中的自己。这时他就会拼命地找自己的毛病,“潜台词”就是:如果我完美了,别人就会接受我、尊重我,我才能看得起自己。就这样,他为自己构建出了一个理想化自我的形象,但他越加追求,就越对真实的自己不满,最终落入到了自卑与自恨的深渊,结果只能与抑郁相伴。这样他总可以找到一个替罪羔羊:正是“抑郁”才让我没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而他没有反思,根源不在于抑郁,而在于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追求,活在幻想之中而没有接受真实的自我。 生活中的重大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成为一个人陷入幻想,逃避现实的原因。一位男性患者,他虽然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帅气的外貌,但却依然很容易自责和自我贬低:他一会认为自己不够风趣;一会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一会又觉得自己容易紧张;一会又觉得自己不够成功;一会有觉得别人不够尊重自己……总之,他很少有对自己满意的时候。那么,他为何如此容易自我贬低?为何对自己要求如此之高,不容自己有半点瑕疵及不如人之处?后来得知,在青春期的时候,他的父亲过世了,他因此承担了很多本不该他这个年纪需要承担的责任。正因为这种对现实的无力感,他把自己出卖给了“魔鬼”。于是他幻想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黑道大哥”或“功成名就”,就可以在家乡横着走路,并且看扁所有的人,甚至可以报复当年欺负过他的人,这样才能出心头的“恶气”。正因为如此,他才陷入到了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当中,接着幻想取代了现实,他逼着自己一定要达到理想中的样子,而迷失了真我。因此,他才对自己提出了如此之高的要求,当达不到的时候就会变得自恨。虽然他已经很努力,日子过得也不错,但是离他的“目标”及“追求”却差得很远。正是这种因理想化自我而产生的病态追求,他才会对现实中平凡的自己如此不满,才无法忍受他人的一点伤害。 有时,理想化自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其实是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一位男性患者努力在生活中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大侠”,生怕一点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害怕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受损。他如此恐惧是因为小时候他看惯了父亲和别人的争吵及别人对父亲的贬低与远离。并且父亲对他也是如此,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让父亲满意,无法让父亲肯定自己。最后他放弃了一切试图讨好父亲的行为,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为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排斥一切和父亲相似的东西。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和父亲不同的人。任何来自于他人的否定都令他恐惧,因为这样就离他的父亲近了一步。小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做梦也经常梦到自己是一个大侠。渐渐地,这种幻想成了一种对自我的要求,最后他干脆就认为自己就应该比别人强,就应该高人一等。就这样,他远离了真我,不敢把本来的自己暴露在人群中。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害怕人!”。因为“人”会发现他原本的不完美。结果他一直躲在“大侠梦”当中。 当一个人把理想化自我当成真我,就会恐惧现实,就会恐惧现实中的自己。当他病态的自负被现实刺穿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逃避,也可能会变得易激惹,无法容忍来自于他人的一点伤害,并因此会耿耿于怀。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维系他完美自我的形象,才能不至于让病态的自负破灭。一位男性患者,从小父母对他很严厉,小学分数如果低于95分,初中在年级十名以下就要挨打。每次回家他都会觉得压抑,如果哪次考不好就需要深呼吸才能进家门。在学校里他还会受到别人欺负,因为胆子小从不敢反抗,这一切他都不敢和父亲说,因为父亲如果发现他打不过别人都会打他一顿而不是帮助他。虽然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及找到自我价值感。就这样他一直在自卑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后来他上了大学,在大学里偶然结识了一个能打架的朋友,在他的带领下,他通过拳头变得很“威风”,按照他的话说就是:“在拳头里找到了自尊”。就这样他成了一个“小混混”,很多人都害怕他,他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但表面的勇敢却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自信。虽然他敢打架,却不敢谈女朋友,因为他害怕被拒绝。拳头只是暂时让他活在一种通过武力取得的“自信”及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当中,但拳头并不能让他真正地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卑。正是因为这种内心深处的自卑及无价值感,在表面上他才表现得如此强势,通过强势来逃避内心中脆弱的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变得非常易怒,也有强烈的暴力倾向,虽然这种行为给他的人际及事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是这种行为已经成了他自我保护的方式,让他无力自拔。 当然,这种报复的倾向不一定以如此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仅仅是在内心中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不满。比如,当他人开了他一个玩笑;当他人对他哪怕有一丁点的伤害;当他人没有表现出对他足够尊重的时候,患者内心中的愤怒就会变得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愤怒和报复的冲动同刺激事件本身根本不成正比,就好像一只蚊子咬了他一口,他都需要用大炮来把蚊子轰下来。即使这种愤怒已经影响到了他的人际关系,他也很难意识到,这是因为自负受损而非现实伤害才让自己如此失去理智。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正是因为创伤性的经历,才让患者在内心中杜撰出一个全能的理想化自我,之后他所有的努力就成了追求或维系这种理想化自我的幻想,接着就会产生病态的自负与病态的追求,就无法面对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自己,当他发现自己有失败、挫折及无法改变的缺点的时候就会变得自卑与自恨。虽然表面上他可以表现良好,生活幸福,但是内心深处他是痛苦的孤独者,因为他在极力维系两个世界:一个是他人可以观察到的世界,还有一个是内心中隐秘的世界。在他的内心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幻想与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让他无法享受真实的生活,也无法让他享受普通人的快乐。一位患者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悲剧,曾经觉得别人活得悲哀,但后来才发现真正悲哀的是自己!” 维系“优越感”导致的完美主义 有时,理想化自我来自于成为“超人”的努力。上文我们谈到既往创伤性的经历容易导致一个人缺少内在的自我肯定,继而通过达到幻想中的“完美”来应对现实。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有时孩子被关爱得无微不至、唯我独尊、整天活在赞扬声中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或者说这也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就会在一生当中尽量维持自己的这种“优越感”,不断地寻求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无法面对他人的否定及不认同,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与缺点。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可能来自于父母 “无形的压力”,如,你就是与众不同的,不能和“普通”的小孩一样。当这种只能做得好,才能接受自己;只能比别人出色,才能肯定自己;只有一直维系优越感,才能快乐的人生信条一旦形成,他就会力图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整个人就好像成为了一个超级演员,生活就是舞台,所有人都是观众,他无法接受自己的一点瑕疵与不完美之处。当这种病态自负及优越感无法继续维系;当真实的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当他无法继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当他不能成为一个神,又无法接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现实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出现抑郁的情绪。这时,抑郁其实仅仅是: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挣扎。虽然抑郁仅仅是其病态追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但他又会把抑郁当成自己无法成为“神”的障碍,就好像抑郁没有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他又可以成为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但毕竟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没有哪种修炼可以让人变成“神”,也没有哪种药物可以让人长上“翅膀”,所以这类人很难在药物治疗中获得帮助——因为药物无法满足其成为一个“神”的期待。如果不放弃这种病态的追求,那么,抑郁无法被治愈。 李凌小的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外婆虽然对别人很苛刻,但对李凌却宠爱有加,只要是她的需要外婆一定会去满足。她成了外婆家的小公主,连平日里受到溺爱的小舅舅都自感受到了冷落。后来她离开了外婆回到了父母身边,她的母亲是一个极度追求完美,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一旦李凌有一点缺点,她就会说:“你这样,别人怎么看呀?”从小在妈妈身边她都不放松,容易焦虑。当然,从小她一直是妈妈在人前炫耀的对象,因为她学习好,在学校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所以她一直有一种和他人相比的优越感。妈妈从小就告诉她:“你是上海人,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在小城市长大,老一辈是上海人)。就这样,她渐渐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别人对她的关注和喜爱,她会认为是理所应当,所以她不会真正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是否表现得如自己心中所认为的那样完美无缺,只关注自己是否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与喜爱。日后,当她无法再继续保持这种优越感;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她;无法成为人际焦点的时候,她变得抑郁,整日活在紧张不安之中,因为她再也无法做到如想象中那样出色,也无法成为万人瞩目的“公主”。 优越感是会上瘾的,毕竟想象中的完美,要好过残酷的现实。成为一个“公主”,受到万人瞩目,唯我独尊,当然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人生的开始就受到了这种“优待”,那么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就会让一个人上瘾,当她无法继续维系这种优越感,也不会轻易地放弃,依然会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依然以“皇家血统”自居,而不愿承认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别人也不会一直关注自己的现实。当她不再是受人瞩目的“公主”的时候,依然会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如公主一般,并且也期待他人对待她好像是对待一位公主那样尊重。当别人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对待她的时候;当她表现得没有公主那么优雅高贵的时候,她既恨自己也恨他人,同时也憎恨这个世界。而她没有认识到这一切都是源于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她依然会继续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好像是她表现得不够优雅与高贵,所以他人才没有像她期待中的那样对待她,那样以她为中心。这种成为受人瞩目的公主的欲望如此强烈,她会力图让自己表演得完美,虽然心中她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但只要别人认为她是完美的,只要别人以她为中心,只要别人都围着她来转就够了。当这种让身边的人以自己为中心的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她既会憎恨他人,也会逃离他人。毕竟逃避了现实,自己如公主般完美的幻想就不至于被戳穿。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她也许会选择一些受人关注的职业,比如,公务员、单位领导、模特、或是大商场打扮艳丽的化妆品小姐,只要能让她找到受人关注的感觉就好,职业本身并不重要。当然“她”有时也是“他”,并不局限于性别,这种追求同样也可以表现在男性身上体现,这时他要成为的就是大侠、君主、可以控制一切的神。在职业选择的时候,他会更倾向于选择被社会主流所推崇的职业:如果在古代,他会幻想自己成为大侠;在近代,他会幻想自己成为军阀或土匪;在建国初他会希望自己成为雷锋一样的人物;在改革开放后,他就会幻想自己可以挣很多很多的钱,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就够了。 所以在看似光鲜的面具背后却隐藏着一颗脆弱、孤独的心,因为他没有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他没有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他没有真正享受生活本身,一直被自己病态的追求所奴役。就算他挣到了足够多的钱,在他看来还是不够,因为钱不是用来花和享受生活的,钱是用来证明自己“武功高强”,这时他已经成了钱的奴隶,已经成了自己病态追求的奴仆!对这种优越感的追求就像毒品一样,他宁愿活在这种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当中,也不愿面对现实。但如果不放弃幻想,将永远无法真实地活着,永远无法找回真实的自我。 在这种追求的作用下,一个人很容易对自己不满、自责、自恨,甚至会有自我毁灭的冲动。理想中的自己一直是他努力维系的,现实中的自己是他一直努力摆脱的,但当理想无法达到,现实无法摆脱的时候,他就会陷入到两个自我的冲突之中,即,无法成为万人瞩目的公主,也无法逃离这个可怜的平凡的躯壳。 如果幸运的话,在很长的一段人生中,他会表现得杰出,与众不同,可以继续维系他的神话,可以继续保持和他人相比的优越感,周围的人也会认为他是令人羡慕的杰出的人,令人崇拜的人,一个社会上或学校中的成功者。但不要忘了幻想毕竟是幻想,在现实当中没有人能永远君临天下,没有人能永远保持优越感,没有人能永远让别人以他为中心,梦总有醒的一刻。他一切的“成就”皆来自害怕自己成为一个平凡人的恐惧及成为一个超人的贪婪。当他无法再继续扮演成一个全能的超人的时候,就会想尽各种方法来逃避这样的现实,他可能会选择放弃或退缩,不去接受挑战,不去面对人群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