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0 22:52:40 热 ★★★ |
明白,他整日头晕脑胀。正是因为这种极端的完美主义标准,所以他不允许自己犯那怕一丁点错误,也不允许自己在工作中有什么不懂的东西,当然更难接受别人比他强。所以,他很容易受到强迫的困扰,因为要反复检查、反复思考、反复确定自己做得对不对。其实他并不傻,他询问和求证的东西并不是他真的不知道,只不过是因为他一直在追求绝对不犯错误,所以万分之一错误及失败的可能性都会令他恐惧。连“可能性”都无法面对,就意味着一个人自负到极致。所以强迫性的行为仅仅是他逃避现实,维系幻想的一种手段。但现实终归是现实,不能面对现实,就会落入到自掘的“坟墓”之中。 “认真”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很多患者却发出这样的感慨:越认真,越痛苦;越认真,越无法达到自己所期待的目标。其实,此时的“认真”已经不是真正的认真,已经成为了一种“应该”之要求,成为了一种压力与负担。一位女性患者,她的工作是创作动漫画,当她一个人随便画画的时候还好,但是为了面试或投稿而画的时候,她总是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为了达到她自认为自己可以达到的理想境界,就连她已熟知的技巧都会怀疑,担心自己做得不对,担心自己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为了追求完美作品,她连自己原有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她是这样来评价自己的:“越想高效地工作,就越无法完成工作”。结果她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面试机会,后来她连找工作的勇气都没有了,只能“宅”在家里。另一位男性患者,只要他一对某事“认真”,那么这件事就一定会出问题。如,他下棋的时候,一旦“认真”起来,他就连原本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后来他才意识到,他都已经“认真”到不允许自己走错一步棋。最后他不得不对我说:“这种要求想必世界冠军都很难达到”。当他要面临考试的时候,也是因为“认真”,他竟然害怕自己会忘记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害怕自己到时什么都不记得了;当他和异性在一起的时候更是“认真”,他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一点瑕疵,要在异性面前表演得完美无缺,正是如此的“认真”,最后他都不敢和异性接触了。其实,他如此“认真”,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也会失败及不如人的现实。此时的“认真”,依然是一种维系自负的手段。 病态自负者在工作及学习中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对影响其效率的东西特别敏感。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他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一直保持其优越感,对效率的关注还不会达到偏执的程度。但当他升入重点初中或高中,当他被埋没在人群中的时候,他就会拼命地努力以找回失落的“光环”。当这种努力并没有换来他所期望的结果的时候,就会对影响他注意力及效率的东西非常敏感。如,失眠、余光、同学的干扰、分心、头疼及各种躯体上的不适。之后他就会把重点放在这些“症状”上,期待症状解决,他就可以再次找回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了。当他工作后,这种对“状态”的关注依然没有改变,他依然会花大量的精力来找回当年的“良好状态”,并依然耿耿于怀会影响自己状态和发挥的东西。其实,他如此在意状态,还有一个隐秘的动机——正是因为状态不好,所以他才发挥不出自己的“功力”。他依然可以用“状态不好”来为自己的失败和挫折开脱,依然可以不必面对现实与现实中的自己。 病态自卑者在工作中也会遇到问题,因为他需要用完美的工作来消除自恨,而他同时又需要他人的肯定来减轻自卑。而这两种需要之间有时就会发生冲突:又要保证工作的完美性,又不能得罪人。这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他每天都生活在这种焦虑不安当中。结果,在工作中他往往缺乏主见,害怕得罪人,害怕犯错,容易动摇,不能坚持己见,也容易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初衷,也容易焦虑不安,因为他总难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对细枝末节过分关注,必定会影响工作本身。无论是为了满足自负还是为了逃避自卑,这样做的结果都只是暂时缓解内心中的挣扎,而无益于根本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失败及不完美之处,毕竟这就是生活。我们也也要放弃病态的“认真”,毕竟这仅仅是维系自负的手段。 渴望成功,害怕失败 如果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成功及超越他人的基础之上,那么他的自信就会变得很脆弱。只有当他做得好,表现出色的时候才能对自己满意,而当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或遭受挫折的时候他就会对自己失望,甚至会变得恐惧不安。这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会让他无法面对失败及不如人之处,当有失败是他无法避免的时候,他就会陷入到绝望的深渊。记得一位患者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直是常胜将军,所以无法接受失败!” 但可悲的是,当一个人无法接受失败的时候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当压力过大的时候他就更加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最后就会陷入到“无法承受失败”-“压力变大”-“发挥失常”-“更加紧张”-“压力变得更大” -“最终导致失败”的恶性循环当中。而这一切的关键正是在于他无法接受失败,无法接受自己作为“常胜将军”的神话的破灭。 成功和失败,其实也是来自于一个人的定义。定义不同,那么结果就不同。病态自卑者与病态自负者眼中的“失败”和“成功”其实和常人不同,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的存在,就会让一个人变得“贪婪”。对他而言有缺点,有做不到的事情,或某些方面比别人差,就是一种失败。当一个人只有完美才能接受自己,只有比别人强才能肯定自己的时候,生活就变成了战场,不仅是和自己的战争,也是和他人之间的战争。这时他无法容忍自己犯错,也无法容忍他人超过自己,同时,他也恐惧达不到自己期待的目标。 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对成功就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求,当他的“追求”受阻的时候就更加自卑,有时他也知道自己的追求过于“远大”,但就是不愿放弃,因为他害怕再也找不回自信。当用成功来找回自信,用他人的肯定来找回到自我价值的时候,我们却很少会问问自己:我的自信是怎么丢的呢?是缺少成功,还是过于“贪婪”?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有着严重躯体缺陷的人可以积极地生活,而一些肢体健全的人却找不到快乐;一些并不富裕的普通人可以很好地享受人生,但一些经济条件很好的人却找不到幸福;一些胖女孩可以热情开朗,但一些苗条的女孩却为自己的身材发愁……所以,快乐来自于是否满足于拥有,而不是拥有的是否足够多。自信也同样如此:一些人因为自己不够开朗而自卑,但生活中却有很多不够开朗的人依然很自信;一些人因为自己没有事业,没有挣很多钱而自卑,但生活中依然有很多平凡的人,可以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有追求,但如果一个人的追求成了他沉重的负担,成了他自卑的理由的时候,这种追求就是一种病态的追求,它没有让我们更好地享受人生,而整日活在“达不到”的恐惧之中。一位男性患者,他拼命地追求他人的肯定、尊重、认可。当问他为何如此在意他人看法的时候,他谈到是因为缺乏自我肯定,所以急需成功和他人的肯定以拯救自己。他自卑的原因是:自己不够开朗,没有事业,朋友不够多,家庭不温暖,事情做得不如别人好,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没有受到别人的欢迎……总之,他似乎没有对自己满意的时候,他眼中只有自己的“不够好”。当问他生活中是否存在达到他这些标准的人,他谈到全部达到的还没有。“别人没有达到为何你一定要达到?”我问道,“我达到了就意味着我比别人强!”他回答到。如果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比别人强的基础上,想必这个世界也就没有几个人是自信的。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对真我的接纳,而不是在各个方面都胜过别人。所以他一直在寻找的“自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信,他如此渴望成功,渴望尊重,渴望比别人强,仅仅是为了维系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其实他寻找的是自负。正是因为一直被病态自负所驱使,所以他变得“贪婪”,当现实中的自己没有满足他的“胃口”的时候,他陷入到了自卑之中。所以他的自卑不在于他不够好,而在于他想要的太多,这也正说明了“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如果他不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追求,而一味地去追求他幻想中的成功,他将永远也不会真正的成功,也永远无法找到真正的自信,因为在“原点”他就已经错了。 病态自负者恐惧失败,他不仅会逃避失败的可能,还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一位男性患者,在考研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焦虑与失眠,最终他放弃了最初的选择,而考了本校的研究生(本校研究生容易考一些)。但他依然认为自己有能力,只不过是状态不好才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当我质问他:“状态不好”是不是在为自己开脱,为自己的逃避找借口,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的时候。他整个人陷入了惊恐当中,他谈到这种感觉在生活中也会出现。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他没有报考理想大学的研究生就是一种逃避,因为他不敢面对失败,而“状态不好”仅仅是维系自负的一个借口而已。并且,病态自负者同样也不愿放弃幻想,他总是期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切记,他所谓的‘好’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好,而是满足其病态的追求)。毕竟,放弃幻想就意味着他“落入了凡间”。这位男性患者后来谈到,一直以来支撑着他的都是内心中那一点“可以变好”的信心和希望,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达到自己期待中的样子。当我告诉他,这仅仅是一种幻想,是病态自负在作祟的时候,他只感到心中有被挖空的感觉,并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对治疗本身也产生了恐惧(毕竟,治疗不是维系其自负,而是帮助他放弃自负)。如果他的“上进心”是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上进心就好了,但可悲的是,他所期望的变好是一种全面的,无止境的“好”,甚至买一盆花他都要求自己买得比他人“专业”。 所以病态自负者对“掌控感”的需求特别强烈,他需要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且他也自认为可以控制一切。当一些事情超出他的控制的时候,他就会极为惊恐,当他无法控制又无法逃避的时候,就会形成“症状”。毕竟,他无法控制生死,无法避免不好的事情远离自己,也无法在所有的事情上取得成功,并让所有人都接纳自己……而这些他无法掌控的事情,恰恰都是对他自负的一种挑战,一种讽刺。 对于病态自卑者而言,对成功的渴求也极为强烈,但可悲的是,越加渴望成功,成功就离你越遥远。正如,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畅销书《追求生命的意义》中写道的:首先,我从不认为我的著作获得畅销书的地位是我本人的一种业绩或成就,相反,它表明了我们时代的一种灾难:如果成千上万的人争相抢购一本其标题许诺将解决生命意义问题的著作,那么这一问题必然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对我来说,令人惊奇而又非同寻常的是,在我撰写的几十本著作中,恰好是这一本我原打算匿名出版因而不能给做着带来任何名望的著作,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我的欧洲和美国的学生:“不要盯着成功——你越是盯着它并把它作为靶子,你就越容易脱靶。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一定是自然而来的,而且,只有作为一个人对于一种比他自身更大的事业的奉献的无意识的负效用,或者作为对于他人而非自己的贡献的副产品,它才能够产生。幸福迟早将会来到,成功也是如此:你必须让它自己发生而不可过于关心。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从你的良心的指挥,并尽你的知识去完成它。然后你终将会看到,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注意,我强调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正是由于你忘记了成功,成功将伴你而来。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