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6 17:40:31 热 ★★★ |
创伤性经历产生的完美主义 创伤性经历主要指两种创伤,一种是成长中点滴的负性事件积累导致的创伤,一种是突发性事件导致的创伤,强度要大于前者。这两种创伤的经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人的内心当中产生焦虑和恐惧,而完美主义就会成为消除我们内心中基本焦虑的一种方法和策略,但这种策略本身又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问题,就好像签订了魔鬼协议一般。 童年的成长经历对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及内心中的安全感影响非常大。试想一个成天生活在打骂、冷漠、否定、苛责、爱的缺失,或是“有条件式的爱”(即,只有你做到我所期望的,我才能爱你)家庭中的孩子,如何能够自信,如何能够培养起内在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内在的安全感缺失,就会产生焦虑及恐惧,就无法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但人是“聪明”的,总会想到消除自己焦虑及恐惧的办法,总会找到自我肯定的方式,即使这种方法本身就是扭曲的,就好像一个饥不择食的人一样,只要能填饱肚子,就算把自己出卖给魔鬼,签订魔鬼协议也无妨。 当一个孩子受到苛责、打骂、冷漠等方式对待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会认为:是我不够好,我的妈妈(或爸爸)才会如此对待我,都是我的错,是我惹他们生气。孩子不会认识到这可能是父母的错,或父母本身就有问题。既然自己错了那么就要改,只有改正,只有把自己的问题都解决,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孩子,才能对得起父母,才能让父母对自己的满意,才能阻止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当百般努力都没有成为父母或他人眼中足够好的孩子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认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并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自己不够好,依然会更加努力去把自己变得完美来取得父母及身边人的认同。这样的结果就会迷失自我,陷入到这种不断的取悦他人又无法真正的肯定自己的漩涡当中。 当无法认识到,这一切并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自己不够好,那么就无法表现出真正的自己,就必须要达到理想中的完美,因为这样才能成为他人眼中足够好的人,才能找到内心中的安全感。就好像《心灵捕手》中的桀骜不逊的年轻人威尔,背负着幼年缺失爱的成长经历带来的心灵疮疤,在咨询师尚恩反复说:“这不是你的错!”及拥抱下才卸下防卫,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也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情做的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因为内心中的焦虑与恐惧让当事人无法认清这样的一个事实,会继续不断逼迫自己达到完美,达不到就会更加对自己不满,更加抬不起头来。一位患者因为他的父亲本身就存在焦虑不安及追求完美的性格,所以对他相当的苛刻,在父亲的嘴里没有听到过对他的肯定。还不只这些,当他犯了一些小的错误的时候,父亲就会毒打他,而母亲则是父亲的“同党”,两个人好像比赛谁打得狠一样。这样在家庭中他就成了一个“坏孩子”。在伙伴中,当他被人欺负的时候,父亲只会说他是一个笨蛋,而不会来帮助他,这时他只会忍气吞声,从不敢反抗,走路都要低着头走,好像害怕别人发现这个失败的自己似的。他也试图改变这一切,试图证明自己,初中的时候,他试图变成一个能打架的人,让别人都怕他,以找回自我价值感及别人的尊重,但却因为缺乏勇气没用如愿。他也试图通过谈恋爱来证明自己是可爱的,是有魅力的,但他喜欢的女孩并不理睬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连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做人的价值及能力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对自我否定,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与外在,或者说更担心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会试图讨好别人,有时也会在他人面前抬高自己以赢得别人的肯定,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暂时感到安全。但毕竟无论他表现的多完美,无论他多努力,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他。即使是这样,他依然试图通过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完美的人来让他人接受自己,这样他才能降低自卑与自恨的程度。当他情绪不佳,当他犯了错误,当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看待他的时候,是最让他恐惧的时候,因为这样他就无法获得外在的肯定,就无法消除内在的自恨。这时他就拼命的找自己的毛病,“潜台词”就是:如果我完美了,别人就会接受我。就这样,他为自己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形象,好像只有做到这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