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别人”而活的人
取悦别人的人,一定是丢了他自己——一个自我价值缺失的人,才如此需要别人的肯定来填补。但此种“解决法”就好像创可贴一样,治标不治本,当获得他人肯定的时候我们似乎感到了安全,但失去周围人肯定的时候我们又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可怜虫。所以在别人的眼中找寻自我价值只是在缘木求鱼而已。因为我们丢了我们自己,自己又无法从别人那里来获得,就算找到估计也是一个假我,而非真我。
取悦别人的人,一定是丢了他自己——一个自我价值缺失的人,才如此需要别人的肯定来填补。但此种“解决法”就好像创可贴一样,治标不治本,当获得他人肯定的时候我们似乎感到了安全,但失去周围人肯定的时候我们又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可怜虫。所以在别人的眼中找寻自我价值只是在缘木求鱼而已。因为我们丢了我们自己,自己又无法从别人那里来获得,就算找到估计也是一个假我,而非真我。
无论是养育孩子、谈恋爱、处理新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还是面对人生道路上无穷无尽的挑战,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我们会粗心大意,做出一些事后才发现这是错误的选择和行动。尽管人际关系中有各种内在的缺陷,但从婴儿期到老年,我们会一直从中汲取能量,从而拥有克服痛苦与不适的能力,获得心理一致感、复杂性和创造性。正是重建联结的快乐产生了成长所必需的能量。
焦虑来自于压力,而压力来自于恐惧,也许你依然害怕自己学不好,和同学处不好,担心考不好,正是因为怕,所以才有了压力,所以才焦虑。而缓解这一切的关键在于,降低对自己的目标与要求,顺其自然吧。一本不行,二本,二本不行专科,毕竟未来我们无法掌控,只能随遇而安。
我们每个人都会随着睡眠周期大约每 90 分钟醒来一次。这时,我们会变换姿势,有时甚至会睁开眼睛扫视房间。这种现象非常短暂,一般持续不到一分钟,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曾经这样做过。
越是能够活出自己、更大程度上掌控自己人生的人,越是能见得别人的好。
反之,那些过得比较糟糕的父母、领导、伴侣,他们虽然嘴上希望孩子、下属、另一半更好,但却在关系中有意无意做着一些打压和阻挠对方的事情。
心理学大师霍尼说: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认识自己这件事越早越好,但想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大多数人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跳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