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3年马丁·库帕在纽约曼哈顿区的街头,用他们新研发出的移动电话拨通贝尔实验室的号码伊始,远距离通信便趋于越来越便利的方向前进。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层出不穷,当下的远距离通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声音传递,还能够实现近乎面对面的交流。 据两家全球性数字营销机构2018年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使用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越了40亿,同期的全球人口数量大约为76亿。在40亿网民中,有30亿人使用社交媒体联系彼此,每10人中会有9人通过移动设备来使用社交媒体软件。 据英国GlobalWebIndex数据公司的分析显示,用户平均每天花费在互联网的上时间为6小时,是一个人清醒时间的1/3。
01
当我们沉浸在虚拟的狂欢之中时,也越来越忽略现实当中的交流。一群好友坐在一起,没有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而是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机,表情各异,敷衍式地回应着耳中听到的问题,这样的景象在当下早已司空见惯。 一些人因为过分沉溺虚拟社交,无法习惯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他们在网上聊天时异常活跃,对表情包的运用像魔术师手里的扑克牌一样信手拈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在面对面沟通时,却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呆滞木讷,罕言寡语。 根本原因在于,社交媒体能够提升我们沟通的速度和广度,但是在沟通深度方面,仍旧起不到什么有益的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 “具体的百分比可能存在争议,但至少有75%的沟通都是非言语式的。”美国心理学家和情绪智力专家珍妮·西格尔博士在《感受爱》一书中写道,“我们进行虚拟沟通的时候,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过程会存在明显的断裂。”
珍妮·西格尔博士在书中引用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对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加以说明。该理论认为,婴儿与其母亲之间共同感受到的那种令人愉悦的丰富感官体验会为未来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期望模板。
在我们还没有掌握语言交流之前,所有的沟通都是通过动作、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来实现的,珍妮·西格尔博士称这些手段为“非言语线索”。 不仅无法用言语表达心声的婴儿需要借助非语言线索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感受,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依赖于这种线索表达自己或者通过捕捉这种线索而更全面地理解他人。毕竟,在上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通过面对面实现沟通的。 在我们平时的面对面交流中,非语言沟通时刻都在发挥作用,只是我们太习以为常,常常将其忽略。
上万年的进化已经让我们的大脑能够极快速地接收对方释放出的非语言信号,同时又能够瞬间破译其中的含义,再综合接收到的语言内容,评判对方的情绪和目的。 在这种交流过程中,我们对信息的收集是多信道、全方位的。除了语言之外,我们还会密切关注对方的眼神和其他面部表情,还有肢体动作和声音的抑扬顿挫等,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而所有的这些非语言线索,在虚拟沟通时几乎都会消失。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是一个多重转码的过程,转码的同时伴随着信息的失真。用语言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一次信息转码。对方将听到的我们的话语变成自己的理解时,又是一次信息转码。
如果是虚拟社交,则又会增加一道语言转换为文字的转码。在面对面沟通时,我们能够借助于非语言线索,尽可能弥补转码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但是虚拟沟通会将这种失真放大。
“数字通信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真实交流的补充手段……让我们有机会弥合因在不同城市或国家生活而产生的距离。
”维尔茨堡大学媒体心理研究专家阿斯特丽德·卡罗勒斯(Astrid Carolus)博士对数字通信评论道,“然而,数字通信并不能取代面对面交流,至少不能总是采用数字交流或者完全不当面交流。数字通信在受影响的感受通道方面没那么丰富,会造成‘感受质量’下降。” 02
当下的网络环境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趣味性内容,各种短视频和奇闻八卦更是给我们构筑了一道温软的围墙,我们沉浸其中,那些便捷和人性化的操作设计吸引我们不断地上拉下拉,左滑右滑,忙到无法顾及自己的感受,最后甚至是害怕顾及自己的感受。 精彩纷呈的信息让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给我们营造出一种自己生活得很充实的假象。现实却是,这些行为和手段既是我们借以逃避空虚的蜃景,也是导致我们无力面对现实生活的元凶。当我们感觉收获颇丰地关掉电子产品时,紧随而来的便是巨大的空虚感和强烈的自责。 网络内容和虚拟社交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兴奋,但是却无法提供给我们满足感和幸福。“虚拟的联系也会令人心情舒畅,甚至感到兴奋,但兴奋与满足之间是有差别的。”珍妮·西格尔博士解释道,“幸福就像是注入了一股快乐的泉水,它让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生机和动力;它不会转瞬即逝,也不是靠回避我们不喜欢的感受就能获得。” 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揭示,幸福并不等同于时时刻刻都感觉良好,更不等同于兴奋。只要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幸福就不会离我们太远。 即使我们身处被技术包裹的世界,甚至于有一天可能会如电影《头号玩家》中所呈现的——将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虚拟世界中。但是,我们生理和情感上对于爱的需求是不会降低或者消失的,我们依旧渴望去爱人,也渴望感受被爱。
互联网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是更多和更方便的社交机会和社交形式,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来和更多的人产生连接。
但是,线上互动的时候,因为所获信息的有限以及极易伪装等特点,我们无法对一个人作出准确判断,所有关于对方的判断都是基于不知真假的有限内容作出的假设,而只有面对面沟通,才能验证自己的假设是真是假。 当决定要和某个线上的人建立真正的友谊关系甚至是恋爱关系时,一定要当面接触。不论是表达爱,还是感受爱,都需要通过“眼耳鼻身”等多信道才能实现,也唯有多感官共同作用,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人际关系。 “在光纤编织的世界里,正常的过滤器都消失了,统治那里的是伪装和诱惑。”珍妮·西格尔博士提醒道,“让我们感觉被爱的关系也许是从屏幕前开始的,但这些关系只有在线下才能持续下去。”
03
珍妮·西格尔博士建议我们应该学会定期关机,但并不是完全脱离互联网而生活。关机回归现实生活后,我们能从应接不暇的信息轰炸中抽身出来,放松自我,恢复精力。
同时,也能够整合从网上获悉的信息,取精去糟,让其为我所用。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和爱人、亲人以及朋友实现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汲取爱和幸福。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已经同电网一样,成为一项基础资源的时代,任何宣扬摒弃互联网、完全脱离网络、回归田园生活之类的论调都是不切实际和不负责任的。
尽管带来了诸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但是互联网更多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快捷以及海量的信息,让我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我们面临的并非是现实和虚拟二选一的抉择,而是要学会平衡在两个世界所消耗的时间,合理利用两个世界所带来的利好。 互联网能够让我们超出生活之外,欣赏到很多线下无法看到的奇观异景,网上也有更为广泛的教育和社交机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感受爱,想要体验幸福和满足,我们就必须学会适时关闭电子设备。
“我们并非只能在线上互动与真人互动之间二选一,但必须理解这二者分别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珍妮·西格尔博士如是说道。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