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27 16:57:18 ★★★ |
荣格是瑞士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自己巨大的心理危机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作品,包括曼陀罗绘画。曼陀罗在藏传佛教和梵文中意味着心灵最高的和谐与圆满。通过曼陀罗绘画的创造过程,荣格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危机,发现了一条无意识的自性体验和表达的极好的道路。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o 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也是上一个世纪的思想大师。荣格认为人类拥有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他从东方哲学与宗教中得到启发,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会指向至高的和谐与圆满:曼陀罗。
曼陀罗来于梵语MANDALA,意为圆轮、坛城。可以呈现为花朵、十字、车轮等符号意象。梵语MANDALA由MANDA、LA两个字成,MANDA表示事物的本质,LA则表示圆满。在藏传佛教和印度教中,曼陀罗象征宇宙对称、统一、和谐,也象征生命最高的维度——终极圆满,即象征人类心灵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曼陀罗也是内在心灵的地图。人们借曼陀罗的意象来进行沉思冥想,全神贯注观照本质自我,从中获得非常的体验,因而荣格认为曼陀罗之中包含了人类最高自性Self的密码,是无意识自性的一种展现。
早年荣格曾说:”是人类的痛苦的千山万壑,让我选择了精神病学这样一个职业。”应当可以设想: 荣格作为在现实世界极为成功的心理学家和医生,作为大名鼎鼎的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的高足,以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始终洞见着人性本质的悲剧性所在。然而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智慧尚不足以维持心智的平衡,况且荣格本人与生俱来就是极其敏感和充满矛盾的,他一生中曾多次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加之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那种永无休止的人类灾难,终于将荣格渐渐推到了超现实主义,目光指向死亡和死后生命的问题。他精神危机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是在他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一时完全失去了方向。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他处在对流血和死亡的预兆之中,内心被洪水般涌来的思绪和意象所淹没,只能让自己服从于这种异己的冲动。终于有一天他说:“我一次又一次的梦见整个欧洲大地血流成河“。他还说: “在这样的客栈里,从灰蒙蒙的衣服的褶皱中,我看到的全是眼泪”。由此,我们知道了他作为一个真实的个体的种种痛苦和挣扎,以及面对生生死死的轮回,我们每一个清醒的人都熟知的那种无意义感。这一个时期他实实在在的体验着心灵的四分五裂。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了自救,荣格在1913年,38岁时辞去了苏黎世大学的教师和医师职务,此后的十多年中, 他一直处于深度的内省状态,全心全意专注自己无意识的心灵历程,每一天他都将自己的梦境、意象加以记录,并描绘成各种对称、圆形的图案。他无止无休的创作了许许多多,成百上千这样的图案。后来荣格才发现,这些圆形图案原来就叫曼陀罗。他借着绘画的过程,一次又一次完全地进入无意识状态与无意识相遇,他出现了视幻觉和听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但有幸的是,他将此视为一种有价值的体验,并借此发展了“积极想象”这一走向无意识探索方法。他认为,这样的探索可以带领人们实现内心世界的圆满。从反复、长久的曼陀罗图案的创作之中他意识到自我原本是一个微型宇宙,一旦去掉种种限制、禁忌,进入幻象,心灵中各种力量就可以实现对立统一,而走向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即走向自性Self。荣格认为,自性是生命的源泉、具有治愈和复苏的能量。
对自性的追寻 艺术创造的渴望来源于无意识的心理能量,无意识的状态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而无意识的内容浩若烟海。弗洛伊德是这样定义的:无意识是一切未能意识到的意识、一切没有体验到的情感、一切未有唤起的记忆。而康德也认为意识所能照亮的仅仅是人类心灵的极小一部分。 人们的心灵常常处在黑暗之中孤苦无依,需要艺术、语言、意义、仪式、梦境等一切创造物来照亮,不同时代的人们由此获得不同的存在理由。因而缘起于荣格、发展到今天、多种多样的艺术治疗日渐兴盛。无意识的创造除了表现在梦境、意象之中外,还表现在幻觉和各种精神病症状之中,荣格艺术疗法的最终目的是要走向自性,达到完整的自我认识并由此获得人生的意义,这是一种本体论意义的心理治疗。 荣格在走向未知、发现神性的路上可谓一意孤行。他说“我的一生是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一生”。他的理论更具现代哲学色彩,它指向的不是笛卡尔的我思,而更接近海德格尔的此在,即指向更为真实、更有生命力并更加统一的个人存在。荣格的绘画展现了无意识的自我实现。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文新世纪(haiwenchina)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