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9-20 11:50:49 ★★★ |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抱怨这些“流行招数”的无用。他们的内心独白是:我对孩子的好,都如教科书一般了,但孩子怎么就不够自信呢? 这不禁让人想起曾经那个“全民缺钙”的年代。
因此,副作用就可能有两个:一是,孩子挑食,父母放弃在膳食上多花精力;二是,外部标准比内在感受更可靠更重要。 相似的,当鼓励、肯定等对心理有益的营养,被提纯成“钙片”后,家长们很容易忘记去考虑孩子是否真实需要。 也容易让孩子自己玩一个小时,最后自己花几秒钟给孩子说句“你真棒”(喂钙片),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花一个小时炖骨头汤。 于是,这里就有两个呼之欲出的问题,可以反映自信心崩盘的“原理”: 1. 什么是孩子在自信心发展上的真实需要?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先从反方向来看看——人为什么会有羞耻感。 圣经里说,亚当和夏娃本来是不穿衣服的。当蛇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发现善恶有别,这样就跟上帝是一样了”。他们吃了果子,拥有了分辨善恶的智慧,意识到自己是裸体,也明白男女身体有别,就有了羞耻之意。
通过这个故事,很多人认为能分辨善恶,于是就生出了羞耻感。但是,有个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故事真正的重点,不是智慧果,而是“和上帝一样”。亚当和夏娃有了和上帝一样的想法,就开始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就开始羞于让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投射性的认为对方是和上帝一样的。 离开圣经回到人间。我们心里的那个和上帝一样的“非人类”,就是我们心里的理想化自体的原始状态。在人生最早期,由于我们会过度理想化父母,相应的,我们会有一个夸大的自体。 这个夸大的自体如果不能发展为成熟的理想化自体,那么表现出来就是不自信,严重的情况就是深陷羞耻感折磨。 所以,自信心的发展其实更像是一个下落的过程——夸大的自体向真实自我回落。“而当一个更现实的理想化自体出现,它使个人能相对地独立于他人的赞赏和责备,拥有内在的安全感、自我意识和平和的自信”(Sandler,1960)。 简单说,一个自信的人,在面对不可避免的错误、失败和差评时,他会发自内心的觉得“虽然我并不完美,但我基本上是好的”。而受不了打击的所谓不自信的人,其实是内心的“非人类”还没有回落到“人类”。 而伴随夸大的自体回落的过程,是我们心里的过度理想化的父母逐步的修正——慢慢变成“人类”,最后还可以被其他“人类”替代。 这两个回落修正过程,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从对这两个过程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真实的需要。 除了真实自我需要通过外部认可不断增强外,理想化自体和理想化客体需要从“非人类”回落到“人类”。 我们太注重前者,所以会太热衷“补钙”,而忽略了和孩子一起去经历并完成回落,顺便补点钙。
我们现在可以去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满足孩子自信心发展的需要。 首先,从简单的开始。 一次闲谈可能比一万句“你真棒”“你真好”之类的话有用。 一方面,“父母愿意花时间和注意力来和我相处”,孩子直接会因此而觉得自己是好的;另一方面,闲谈中父母真实自我的袒露,有助于小孩子心里理想化的客体回落到“人类”的位置。 然而,当下非常严峻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无法和孩子单独相处。有社会学家指出,当下的家庭里正在形成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表面上,家长为孩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像传统家庭里那种信息流动通道,往往是被阻隔的。 虽然,社会学家的视角不同,但是,也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假设:一个信息不流通的家庭,大家都不是在以真实的自己相处。 这就是孩子的自信心崩盘的根源所在。 想想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扮演总是正确的“非人类”家长,这个家里,应该就有一个受尽羞耻感折磨的孩子。 现在,我们说一个复杂点的。 跟孩子一起观看一个好节目,比让孩子独自参加十个兴趣班有用。 一个好节目提供的内容,可以很好的成为家庭沟通桥梁,打破信息孤岛。 家长和孩子表达对节目的真实观点,直接投射出彼此真实的自我。 家长和孩子表达对节目里的人的看法,直接有助于孩子理想化自体和客体的回落修正。
我们就拿ahaschool “中国少年第二课堂”出品的《十万少年漫游世界十大名校》为例来说明一下这几点优点。
首先,该视频课程通过十堂课介绍十所顶级名校,内容包含学校历史、特色、建筑、学科、学生日常、知名校友等等,基本算是以名校为窗口展示了世界的多面性,以及未来世界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当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才可能明白自己要什么,而家长才能为未来的可能性做相应的准备,避免闭门造车劳民伤财。
接下来,不得不说的是,为什么我们认为ahaschool的少年课可以被称为是好节目,因为它以名校学生当主持。 这些人并非专业的主持,更不是专业的演员,他们是离我们心理距离更近的“人类”,而不是某些节目里的包装过度的遥远的“非人类”。 更带劲的是,课程是以他们的视角去铺陈的。每一集都有当期主持弄弄的个人色彩。这比起那些中庸的套路节目有更大的投射空间。 什么意思呢,就是家长可能会觉得他们有的不严肃,有的稍显幼稚等等。但是,孩子的观点可能与家长的正好相反。不同的喜好态度,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真实自我。
最后,要说的是,这些名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和与众相同的个人特点,是可以被孩子内化吸收的。 比如,他们会表露为自己的学校自豪,也会表达对知名校友的羡慕,还会吐露对学业负担的压力。这些非表演性的展示是在“人类”这个层面的。 孩子了解到,面向未来,有的人是这样生活的,心中的理想化自体和客体就可以得到回落修正。如果家长能想孩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效果加倍。 好了,总结一下:
家长愿意花时间与孩子相处,是全效解决办法。 看《十万少年漫游世界十大名校》这样的好课程,是个很好的选择。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
作者:编辑团 文章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