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人际交往 > 人际心理 > 正文

好的关系需要回应

好的关系需要回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5-7 17:29:28          ★★★

PART
01

上个月我遇到了一次意外的表扬。

因为遇到点棘手的事情,联系了两个朋友A和B帮忙,之后前思后量找了A,我主动给朋友B发信息,跟他说问题解决了,谢谢他之前愿意帮忙。

这件在我看来是理所应当回应的事情,被朋友B评价为“难得”,他遇到过太多火急火燎找他帮忙的人,都已经开始着手处理了,但对方却没有了下文,发消息过去问,对方才不好意思的说,不用了,事情搞定了。

最惨的一次,他受朋友委托去隔壁城市接人,为此还推掉了一个工作安排,出发在路上的时候跟对方再次确认时间地点,对方才说忘记告诉他了,要接的人改签了,并且找了其他人去接。


 

朋友B在手机上打了删删了打,最终也没有问出口“你不能给我发条微信说一下嘛?”在调头回公司的路上他想,可能这段关系也需要调头了。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求帮忙,挥霍的是别人对你的信任。


PART
02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几年前一个朋友想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要借用我的教材,因为很久没用过,不记得放在哪里,我翻箱倒柜找出来等她来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概几个月后,另外一个朋友找我借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我顺手也把那两本教材给了他,这件事都快被我忘得差不多了,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年,之前借教材的朋友又来找我拿书,我说已经借出去了,她回复我的是,“不是说好借我吗?怎么没给我留着?”


 

前一年借书没了下文,时隔一年我没办法帮她的时候,还被埋怨成不守信用,如果你还记得一年前找我借书,为什么当时说好了不来取?不需要了为什么不说一声?一年后朋友没能帮上忙,难道没有自身原因?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会一直等在原地随时准备着拔刀相助,那个愿意帮你的人,并不欠你的。

说这些小事可能显得矫情和小气,毕竟很多人觉得朋友之间不必计较这些细节,但杀死关系的往往就是细节,以及过分神化了朋友的能量和意义。

太多文学影视作品里讲的友情和帮助都是义无反顾两肋插刀的,比如一个电话,对方就火速赶到,一声求助,对方就抵押房产毫不犹豫的借钱,还有对家人都不管不顾,也要救朋友于危难的……


 

有这样的朋友是难得的,但我们不是活在电视剧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面对的大多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如果这些小事都处理不好,还怎么指望朋友能跟你肝胆相照?


PART
03


很多人都会感慨朋友之间越走越远,关系越来越淡,人际交往太累心,这些我都同意,有很多客观的因素在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累心,是因为不走心。

这次找朋友帮忙,因为他的反馈,我也反思了一些人际关系里的“雷点”,一些你未曾留意的小事,其实都是关系覆灭的引爆点。


关系需要回应

刚才说到帮忙的事,并不是说不能有变化,也并不是说有了变化不需要对方再为你做什么,这件事就已经结束,找人帮忙的时候你需要回应,但愿意帮助你的人也同样需要回应。

对于在乎你的人来说,你的随口一问,对方都会真诚的做准备,即便最后没真的帮到忙,但他想帮你的意愿也值得被认可。

其实,并不需要郑重其事地感谢或是道歉,但至少发个信息说明一下事情进展,有个简单交待,也是对朋友的尊重。

具体情况不仅针对于帮忙,比如,你跟朋友约了周末见面,不管是否变化,至少周五要联系对方沟通一下,往简单了说发条微信也不耗费什么时间,但如果没有回应,你耗费的却是对方好几天的等待,甚至是为你空出的周末时间。

没有回应的沟通无法形成闭环,它变成一个关系里的缺口,不是下一次联络就能弥补的,只有人际交往里每一个打交道的回合完成度都比较高,关系才能不断维系且向前推进,卡在没有回应的缺口里,感情也只会停滞不前。


小心“弱势心态"

除非真的很自我的人,找朋友帮忙的时候,都难免会有不好意思的心态,这种“不好意思”是觉得开口求助就凸显了自己在关系里“弱势”的角色,看起来只能被给予,被动接受。

一旦有了弱势心态,就难免会仗着“弱”而变得自私,似乎因为自己弱,所有人都应该体谅自己,帮忙的“强者”更应该充分为自己考虑。

需要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互相帮助也是朋友存在的意义之一,所谓的“弱”只是暂时,但仗着自己暂时的“弱”而放弃为对方着想,其实是打着“弱”的旗号,肆无忌惮的自私。


 

PART
04

“为对方考虑”这个人际交往的基础,没有强弱区分,帮忙的人也需要让渡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利益,没有人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游刃有余提供帮助,那些哪怕给自己添麻烦也心甘情愿为你的人,同样需要被体谅被照顾。

“你弱你有理,他强他活该”这种道德绑架,是不会让人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所以,寻求帮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为对方减少麻烦,怎么样才能不让对方为难,怎么样才能让对方感觉付出和投入是值得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当中有个特别重要的“跷跷板原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跷跷板,想要它能一直动态的平衡和变化,是需要跷跷板两边的人都发力,互相帮助,彼此成就,低一时高一时,才是乐趣。

但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其中任何一方没有回应没有动作,另一个人就无法继续留在跷跷板上,毫无趣味和互动的关系很容易脱落。

所以给朋友回应、为对方考虑,本质上也是为自己考虑,你想得到多少支持和帮助,你想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先想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配得上吧。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作者:大将军郭 文章来源:怪诞心理学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森知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医生,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机构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逸仙桥旁)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