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人际交往 > 社交礼仪 > 正文

社交中最大的不靠谱,就是收到不回复

社交中最大的不靠谱,就是收到不回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4-15 17:25:18          ★★★

社交中最大的不靠谱,就是收到不回复
......


过年期间和一位做行政的朋友小聚。

谈及她在工作最烦心的事,莫过于群发通知每个人事项,每周必须提交的周报总结、公司安排的团建任务、领导下发到个人的执行事项信息.

每次在群里群发之后,即便是@到每个人,总有几个人不急不慢看到了也不回复。
 
一来二去,常常因为几个人的耽误导致了整个项目的搁置停滞。
 
有时候朋友还需要私信去催问确认他们是否有收到信息,而对方常常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知道啊,群里的信息我都看到了啊!”
 
“那看到了怎么不回复?”
 
“回不回复有那么重要吗,我知道就行了!”
 
朋友说:“隔着电脑屏幕,总有些人永远不知道她等的有多焦急。看到了也不回复,浪费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时间,更耽误了整个项目的推进和进度。”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用朋友的话说就是:
 
职场社交最大的不靠谱,就是收到不回复。


 


01
收到后的回复
代表了你的职业化程度
 

刘润老师曾分享过一个“职业化程度”的概念:
 
关于职业化具体讲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明白独自上出租车,你该坐哪;
如果是老板开车,你坐哪;
如果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你坐哪;
如果你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但还有个女士,你坐哪?
 
可能有人会问了,有必要搞那么复杂么?随便坐不就完了,他们不会在意的。
 
其实,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背后藏着一个的思维方式:
 
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换位体会对方的感受。
 
就像我们经常会在微信群里看到@自己的信息,为什么有人积极回复,有人却视而不见?

难道是因为前者闲着没事做吗,当然不是的。
 
及时有效回复别人的信息,不仅代表了你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你对他的重视程度。
 
明明别人看到你发的信息却不回复你,万一是急事,这不也挺磨人吗?
 
曾经拿这个“收到消息要不要立刻回复”的问题,问过一位职场老前辈,他和我说的是:
 
你领导在短时间内不一定了解你的工作能力,但是你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参与度却是一句收到就一眼看穿了,根本藏不了。
 
在领导看来,他更在乎的是了解所有员工手中事情的执行进度,而你的一句“收到”恰恰是表示了你对这个项目的知晓。
 
再说了,连别人主动@你都不搭理,那你还要别人亲自当面和你说吗?
 
在职场和人合作,没什么比让别人办事舒服更让人喜欢的了。

这位老前辈常常把这句话挂嘴边:
 
如果你也想和人舒舒服服地把事情给办了,那首先你得和人相处起来舒服。
 
其实职场上的“舒服”二字看似简单,内里却藏着一个职场人的基本功。
 
和其他同事进行一项事情,你是否会半途而废?

其他部门同事问你的问题,你帮不了会干脆不理人家吗?

别人跟你说一件事,你办不办得成,都一定会回复吗?

如果当时不能及时回复,在你能回复的时候,你会解释一下上次不回复的原因吗?
 
这就叫有开头,必有结尾,自己事事有反馈,长期以往,自然也会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

 

 
02
从一而终的反馈
是对事情最好的负责
 

有一次部门经理po了一张他和一同事的工作交接流程在工作群,他们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领导:这件事你做了吗?
员工:做了。
领导:做到什么程度了?
员工:做完了。
领导:什么时候做完的?
员工:上周就做完了。
领导:那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一声呢?
员工:你不是之前没问吗?
 
以前经常听领导开会拿“为什么这事到你这里就断了”来说事,用领导的话说就是:
 
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要什么事都等着我来问你们。
有头无尾的执行与反馈等于瞎子走进死胡同,最后连问题在哪都找不到。
 
“不及时反馈”甚至是“反馈中断”常常在很多初入职场的人身上发生,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努力做事,而是没有意识到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往往造成很多麻烦,常常出现自己认为将工作做得很好等着领导的认可和夸奖时,却适得其反的情况。
 
其实在职场上讲求的“收到即回复”,是更好的完成了沟通和执行中的整个闭环。
 
从一而终的反馈,恰恰能让执行者和领导者都能对这个项目有更清楚的了解。
 
罗振宇曾经在《逻辑思维》里讲到过一个故事:
 
当年他刚入行做媒体的时候,一位老记者说,张瑞敏在海尔抓管理,非常注重执行和反馈上的“闭环”二字。
 
比如在海尔上班的时候,把椅子从桌子下拖出来,坐下开始工作。但是可能一会儿又要起身去办事,那就一定要把椅子推回去,否则就是犯规。
 
海尔管理员工闭环,就是从这么细致的地方入手。
 
那位老记者怕他不信,现场做了个示范,他抓起电话,给青岛的海尔总部总机拨了个电话,接通之后说:
 
“我找罗振宇。”
 
海尔哪有叫罗振宇的,所以总机接待的员工就问:
 
“罗振宇是哪个部门的?”
 
老记者就瞎编了个部门,总机说:
 
“您给我几分钟,我来查一下,我让他回电话给您。”
 
一般像这样的情况也就是查无此人,或者按照打错电话就给算了。但是过了几分钟,那位总机竟然把电话回过来了,说整个海尔都查过了,确实没有罗振宇这个人。
 
当时已经有电脑了,所以查无此人并不难。但是难在有始有终,把这个动作和反馈的闭环完成了。

一个总机接线员,接到一个问询,他不能让这个事耽误在自己手里,无论如何他都要给出一个结果。
 
好的反馈,在意的是完成执行和沟通中的闭环。
 
与此同时,在这个收益按小时计算的职场中,一个有效而及时的反馈最能节约他人的时间成本,而不是整个事情到你这里就断了头绪。
 
所以,当你在完成一项棘手的任务后要及时去反馈,而正是这样细致入微有头有尾的反馈,成就了一个职场人的靠谱。
 
靠谱不是说你很能干,不是说你答应了什么就一定能做到什么,那不叫靠谱。
 
真正的靠谱,是把事情从头到尾不打折扣的完成。


 

03
拉开你和别人的距离
时间颗粒度算一个
 

上文中的那位朋友,和我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最后总结了一句:
 
其实我知道有些人明明看到了我群发的工作信息,他们也不会立马回复我,是因为他们很忙吗?

不是的,他们甚至有可能在玩手机、看微博、在划水偷懒,可就是不回复我。
 
其实在职场上要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有一个非常简单又好用的衡量标准——

看看他对于时间的态度就知道了。
 
回复信息快慢,做事是否拖泥带水,上班期间是否浪费时间做其他的事情,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一个人是否职业化,你可以通过他对时间的态度中一眼洞穿。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这张图,2016年12月,网络上流传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

这位62岁的中国首富,早上4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公里,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终,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
 
从这样连轴转高密集的工作行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窥见一个人对于时间的分秒必争。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我的朋友圈也常常出现,很多朋友上午还在北京工作,下午就去到深圳开会,恨不得把一天24小时大卸八块揉碎了使。
 
关于对时间的态度,刘润老师曾提出过一个时间颗粒度的概念。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有些人能把时间颗粒度分割成分钟,比如王健林只留下15分钟和领导见面。

而有些人对于时间则非常慷慨,一天如流水哗啦啦随便任他溜走。
 
衡量一个人在商业世界中是否职业化,恪守时间,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你理解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我曾经就去拜访过一家公司的领导,预约的时间是早上9点整,我提前30分钟就到了,到了他们公司之后一个人都没有。

最后等了1个小时到了9点半公司才陆陆续续来人上班,而且又是一群人吃早餐、聊天、玩手机,整个环境闹哄哄就像个菜市场,
 
那次拜访之后,我主动和公司申请换掉这家供应商,原因就是因为对方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就这么任由客户的时间白白浪费。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我爸从小就教育我,要尊重别人的时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守时而耽误别人的事情。

所以后来但凡微信沟通不了的事情,我一定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沟通,而不是把这事就这么晾着搁着不管不问。
 
时间颗粒度越小,人生密度才越大,个人职场质量才越高。
 
时间颗粒度越大的人,通常是用时间换钱,所以才会出现职场磨洋工浑水摸鱼的偷懒行为。

时间颗粒度越小的人,则是用钱买时间,所以才会出现有人愿意花几百万和巴菲特吃顿饭。
 
我们身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数不清的未读信息和未接电话,我们常常习惯性的忽视了,对于你而言,可能是因为忙,也可能是因为不在乎。
 
但请你记住,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他宁愿看到你否定的回答,也不愿看到满屏的空白以及无尽的等待。
 
再说了,回复一句“收到”一点都不耽误你赚钱,
 
真正耽误事的,是什么事都不做还成天浪费时间。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作者:Ray先森 文章来源:富书ID:kolfrc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森知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医生,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机构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逸仙桥旁)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