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3-7 16:07:52 ★★★ |
01 有段时间,我过得很丧。 每天都过得很焦虑,但工作效率偏偏很低,然后第二天就更焦虑。 一些深埋记忆深处的痛苦还来捣乱,我真的很想和这个世界隔断一阵子。 我知道自己十分需要正能量,但偏偏这个时候,我只要听到 “正能量” 三个字就神烦。
“噗哈哈哈” 但也就是在这个至丧时刻,我刷到了 TED 上一个 “专为负能量拍手叫好” 的斯坦福心理学家。 她的一席话,让我幡然醒悟: 那些一味强调、每天都在寻找和宣扬正能量的人、否定负能量的人,其实很可怕。 因为真正的正能量,本就源自我们和负能量相处的过程。 今天,我为你请来了这位斯坦福心理学家,还有来自哈佛和更多顶尖高校的 “负能量专家”。 他们的研究,颠覆了我的认知。 相信这篇文章,同样会成为你的转折点。
02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 Kelly McGonigal 做过一项调查。 她跟踪 3 万美国成年人整整 8 年,分析这些人经受的各种生活压力和健康状况。
在调查刚开始时,Kelly 问了这 3 万人两个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感受到了多大压力? ” 8 年后,Kelly 发现: 那些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会经常失眠、内分泌失调,并且诱发癌症或心脏病,最终使得死亡的风险增加了 4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反,同样承受着极大压力、但不认为压力有害的人,死亡的风险非但没有升高,甚至比起那些压力更小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还要更低。 Kelly 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真正有害的,从来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认为 “压力有害” 的想法。
为了发掘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哈佛心理教授马修·诺克决定: 直接从生理角度监测,对压力持不同看法的人,在面临压力时,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否有区别。 简单粗暴的研究方法,催生了简单粗暴的研究结果: 无论你怎么看待压力,在压力面前,所人有都会心跳加快,但是,心血管的机能却大相径庭。 那些觉得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一旦感受到压力,除了心跳加速,他们的心血管也会开始收缩。长此以往,心血管想不出点问题都难。 而那些不把压力当成害人精的人在压力面前,尽管心跳也会加速,但他们的血管会保持松弛。 也就是说,这颗砰砰跳的心脏,是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在活动,就和你感到振奋、开心、或是受到鼓舞时的心跳方式类似。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压力” —— 说得轻巧,这一句漂亮话就够了吗? 我从不给你们煲鸡汤,只教你们煲鸡汤的方法。 今后每当你感受到压力,试试Kelly教授的 “压力思维三步曲”: 👉🏻 1、承认压力的存在 也就是说当你感受到压力时,不逃避它,允许自己感知到压力,包括它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观察自己面对压力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记录下来,慢慢你就能总结出自己和压力的相处规律。 👉🏻 2、欢迎压力 有压力,说明眼下你面对的事情和人,是你在意的,珍惜的,对你很有价值的。 这不仅很正常,还是好事啊! 研究表明,压力会促使我们人体分泌催产素,调动并增强我们的社交机能。同时我们加速跳动的心脏,也在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角落输送养料和氧气。 压力肯定不是来害你的,明明是来帮你的。 👉🏻 3、运用压力给你的能量 不要浪费时间去想,怎么才能缓解或消除压力,而是要思考: 造成压力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一步两步,两步三步;
我们再看长远一点:这种思维的改变,是更多积极变化的催化剂。 往往我们会觉得:有些问题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无能为力。 既然压力本身不可避免,那不妨把每次和压力的相遇,都当作收获了一个去利用压力的机会。 这些思维模式上的小改变,会激发一连串深入的变化,最终堆砌成我们的心理韧性。
03 焦虑和压力虽是亲戚,但是正正经经的两家人。 焦虑降临的时候,心理上我们常常会感受到紧张和恐惧,生理上我们除了心跳加速,还会大量出汗,肌肉抽搐,局部、甚至全身颤抖。 焦虑的触发,可能是一瞬间的事,让我们猝不及防。 这就像高中三年我们都笼罩在高考的压力之下,但考试前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开考前听着广播里一本正经的考生需知、考试过程中和一道看起来熟门熟路但横竖就是解不出来的题目狭路相逢…… 后三个,都是焦虑当先。
但你知道吗?若是没有焦虑这种心理和生理状态,我们的祖先都活不下来,就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们。 捕猎时被凶煞猛兽突袭的猎人,若能调动焦虑赋予大脑的高度转速、和肌肉的高灵敏度,方能化险为夷。 焦虑赋予我们的,是 “专注力”: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太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人事物,而我们的身体会告诉自己 —— 此时此刻让我们感到焦虑的,一定是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目标。 没有焦虑,我们就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你要问了: “这是不是又想说:焦虑和压力一样,都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转变下态度就好了?” 呵呵,还真…… 不是。 同样焦虑的两个猎人,一个能化险为夷甚至反败为胜,而另一个则可能命丧黄泉。 心理学家发现:关键的分水岭,在于我们平时的练习和准备,是否充分。 举个栗子: 两个学钢琴的孩子,一个平时练习很充分,另一个则懒懒散散得过且过。 这一天他们二人都要考级,在考场他们都很紧张。 但前者的实际表现,不仅会比后者好,还可能超过他自己平时在练习中的表现。
当紧张和焦虑调动我们准备好的资源,我们在焦虑的环境中调动起的专注力,会让我们用最佳的组合来分配这些资源,达到最佳的效果。 反之如果我们平时准备不充分…… 那就算焦虑想要调动资源,也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 努力,是必须的!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但只要你已经用得当的方法,尽心尽力地努力过,那这个世界给你的回音,一定不会让你懊悔,更不会把你击溃。
是时候了,现在我们要面对最丧的一种负能量:痛苦。 从每天都可能遇到的小小烦心事、到失业失恋失去健康这些较大的人生挫折、甚至再到被人折磨向死而生般的灵魂折磨…… 你可以选择死扛,也可以选择逃避。 但心理学家想要鼓励你,去直面黑暗。 不仅是直面黑暗,更是要和黑暗相处一段时间,在黑暗里安静地独处,给它记录、消化下来。
提出这个建议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James Pennebaker,“书写痛苦计划” 的领军研究人员。 来看 James 做过的一项实验。 他找来了 50 位健康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天花 30 分钟左右写日记。 其中一组学生需要写 “与痛苦经历相关” 相关的经历, 连着写了 4 天之后,James 表示研究暂告一段落。 过了半年,他再把这 50 个大学生找回了实验室,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那组书写自己痛苦经历的学生,过去半年内看医生的次数,比另一组学生低很多,而且医学测定他们的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也比另一组学生厉害。 从大学环境里跳出来,我们再来看看职场。 心理学家曾跟踪调查 63 位失业已达八个月的技术职工(professionals),请他们加入一项写作实验。 这些人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需要书写: “这八个月以来,失业是如何影响生活的?越深刻越好” 这些人就这样、连续 5 天、每天书写 30 分钟。 五天后,他们回家了。 重要的是: 第一组书写任务中的人,在实验结束后的数月内,重新找到新工作的比率,比另一组高出许多。 另外还有,一项在医院进行的实验发现: 那些把自己的痛苦写下来的病人,身体健康恢复程度达 47%,远远高于那些在写作过程中没有通过笔触感受痛苦的病人(恢复程度 24%)。 再看二战中被纳粹党摧残的犹太人。 研究发现: 那些勇敢去直面痛苦记忆、并坦诚表达的犹太幸存者,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相比那些对痛苦避而不谈的同胞们,要好得多。 所以,无论是生活中再琐碎的不开心、还是大到你感觉无法承受之重,请找个安静的环境,一张桌子,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真真切切、完完整整的你。 然后,把你的所想、所感,都一一写下来。 你只需要记得一点: 往深层次、认真去挖掘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伤心?不行,这个词太笼统。 怎么个伤心法?这两天流完了过去两年的泪水? 眼泪流进嘴角,你感觉到了苦楚的味道? 所以你明白了失去的东西对自己有多重要?………… 每天只要半小时,坚持 4-5 天,你一定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说是浴血重生都不为过!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
作者:时差大叔 文章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
|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