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的词汇或随便地贴标签,比如,“我觉得你很自卑”、“你太情绪化”等。因为咨询师的不当言语很容易对一部分求助者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
第 2 单元:自我开放技术
一、自我开放的定义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担。 二、意义 自我开放在面谈中十分重要。原来只强调求助者的自我开放,以后逐渐认识到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有和求助者的自我开放相等的价值。自我开放可以建立并且促进咨访关系,能使求助者感到有人分担了他的困扰,感受到咨询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能借助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来实现求助者更多的自我开放。 三、自我开放的两种形式 (一)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若告知的信息是积极、正面、赞扬性的,则为正信息,如“对于你刚才的坦率,我非常高兴。”一般来说,正信息能使求助者得到正强化,能使求助者愉悦和受到鼓励,促进咨询关系建立和巩固,激励其行为以及相应的行为。 注意: 咨询师传达的正信息,应该具有: 内容是实事求是的; 态度是真诚欣赏的; 时机是及时合适的; 程度是恰到好处的; 目标是对方需要的。 若表达的是消极的、反面的、批评性的信息,则为负信息,如“你迟到了20分钟,我觉得有些不愉快。或许你有什么原因,你能告诉我吗?” 注意: 传达负信息的自我开放时,应注意到它可能会产生的负作用,也就是说,不能只顾自己表达情绪而忽视了体谅求助者的心情,所以,上例中后半句是必要的。 (二)是咨询师向求助者开放自己的经验、喜怒哀乐 *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借自我开放来表明自己理解并愿意分担求助者的情绪,促进求助者更多地自我开放。 如,“你所提到的考试前紧张,我以前也有这种体验,每到大考前,我就开始不安、烦躁,晚上睡不好……” *自我开放四层次 第一层次:咨询师自动疏远求助者,闭口不谈自己地事;如果他提到自己一些事,也只是想达到自己地目的而已;当咨询师谈自己的事时,谈得很过分。 第二层次:咨询师不主动谈自己的事,他只直接回答求助者所问的问题,或者回答得很犹豫及草率,结果求助者只知道他自己问的问题而已。 第三层次:咨询师真诚地提出自己和求助者有关地态度和经验,他只提出表面的感觉,没有把内在或特殊的感觉说出;求助者了解到咨询师的想法和感觉,可能对他处理问题有帮助。 第四层次:在讨论求助者关心的问题时,咨询师也自愿地谈到他自己的思想、经验及感觉。对咨询而言,这做法可能含有危险(可能遭到求助者地拒绝) *功能 1.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2.鼓励求助者进一步吐露欲探讨问题 3.对求助者产生示范作用 4.协助求助者集中探讨问题的关键 5.协助求助者获得启示 6.让求助者领悟到咨询师的平凡,愿意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适用时机 1,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咨询师确信开放、表露自己的类似经验,有助于求助者问题的解决。 四、注意事项 1.自我开放需建立在一定的咨访关系上,有一定的谈话背景,如果过于突如其来,可能会超出求助者的心理准备,反而起不到好效果。 2.自我开放的内容、深度、广度都应与求助者所涉及的主题有关,适可而止。 3.咨询师的自我开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始终把重点放在求助者身上。故开放数量不宜多。咨询时间使求助者的。 4.咨询师不可借自我开放的时机,批评求助者对问题的感觉、想法与行为反应。 5.须避免自己成为咨询中的主角,使话题重心转到咨询师身上。 6.咨询师的自我开放应协助求助者注意到问题的关键,以及求助者可以运用的资源上。 五、自我开放原则 总之,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地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凡是有悖于此,都要避免。
第 13 单元:面质技术
一、面质技术的定义 *又称对立(性)、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言行不一; 2,理想与现实不一; 3,前后言语不一; 4,咨询师与求助者意见不一,等。 *思考 人都是生活在矛盾中的,既然如此,咨询师为什么非得要揭示矛盾,要作面质呢? *原理 求助者的苦恼和不安一部分来自其矛盾心理,求助者往往不能很好地自知;或虽然自知但纠缠不清,也可能不愿意面对,或面对的力量不够,方法不当 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有意无意会掩盖、掩饰一些东西,阻碍了自我表达,阻碍了咨询关系建立,阻碍了咨询师的影响力。 咨询师要揭示这种矛盾,并让求助者清楚。在咨询师帮助下,面对矛盾,面对现实,促进咨询进程,促进求助者改变。 二、功能 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来面对自己和现实,并产生建设性的活动; 3.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资源,并善加利用; 4.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 三、面质层次 层次 基本特征 一 咨询师的反应不允许求助者有矛盾,或者虽接受了求助者的矛盾,却表达出和求助者所谈的相反,或者忽视它,或者过早地给建议,总之不想去探究矛盾的地方。属“无帮助的” 二 没有明显地接受或否定求助者的矛盾处,但是也没有指出该矛盾而让求助者看清楚,只是静静地听或只是反映出求助者对此矛盾的感觉,故无法使求助者觉察到自己可深入了解的地方。属“内容正确” 三 指出求助者谈话中的矛盾处,这样就可能促使求助者觉察到自己行为矛盾处。属“有帮助的” 四 注意到并说出了求助者的矛盾,促使求助者注意这矛盾,由此咨询师促使求助者更了解自己并进而来 发展自己。属“有效的” 提示: *面质虽然不是批评、责备,但仍然容易引起求助者的反感,故可先配合通情达理或情感反映技术,再面质。其使用务必谨慎、适当。 *过分小心,害怕使用面质,对求助者的成长并不利。 *过分使用,则有可能伤害求助者的感情。 四、注意事项 (一)面质要有事实根据。 (二)避免个人发泄或无情攻击。面质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求助者的矛盾,使求助者明了自己的真实,促进求助者的成长,故应以求助者的利益为重,不可变成咨询师发泄对求助者的不满情绪甚至攻击求助者的工具。这既不利咨询,也是职业道德不容许的。面质时要注意用词和态度,否则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给求助者留下阴影。 (三)可用尝试性面质。比如,使用“好象”“似乎”等表述,可减少对求助者的冲击力。特别是当咨询关系还没有建立好,咨询师对自己的面质不是十分有把握时,或所涉及的内容震撼力比较大时,采取尝试性面质是一种好办法。 (四)面质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由于面质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理解、关怀,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保证面质取得成效的基础。 (五)要注意面质求助者言语与非言语不一致的地方。 特别提示: 所以,面质在咨询中既是必要的,又是要谨慎的,面质要和支持结合起来。
单元小结: 1.面质是必要的,但使用不当会给求助者带来伤害,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面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求助者正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并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
第 14 单元:即刻性技术
即刻性技术又称为直接性、即时性,有两个含义。 一、第一个含义:当求助者涉及到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对此作出的反应。 *咨询中,不仅有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情感反应,也有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情感反应,这时,咨询师会面临求助者对咨询师角色与能力的评判,这对咨询师而言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两种可能性 1,假如咨询师逃避或采取自我防卫,就可能被求助者视为能力不够、软弱、坏榜样,而且他们间的关系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2,假如咨询师是开放的、讲理的、关心的,即使求助者觉得他们的关系不够完美,咨询师仍被视为合格的、强大的、一个好的榜样。如果咨询师能通过此考验.那么双方关系才会继续并得以加强。 *即刻性四层次 层次 基本特征 一 忽略。咨询师忽视求助者所提出的有关彼此间关系的所有线索。 二 拖延、搁置。咨询师能体会到求助者所说的彼此关系问题,但想拖延到以后再谈,或很表面地提到而不深谈。 三 不具体但开放。咨询师讨论他与求助者的关系,但没有针对具体问题。 四 明了的、即时的。咨询师与求助者坦然地公开地讨论彼此间的关系。
提示: 假如咨访关系尚未建立,那么咨访之间的互动应着重在求助者身上,而非两者间的关系,即咨询师所给予的反应侧重在引发反应方面,而在即刻性反应上只要层次二的程度即可,若太早把注意力转移到此时此刻关系上,则以前所建立的关系基础就会被破坏。层次三和层次四须等到彼此间关系已经良好,才有效益。 *用途 1,巩固相互的信任关系; 2,处理相互之间的投射与移情问题; 3,处理求助者的依赖问题; 4,处理求助者在原地打转或没有完成任务问题; 5,处理开始与结束阶段求助者不舒服的感觉。 二、第二个含义: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注意此时此地的状况,而不要过分地注意过去和未来。 *咨询中,常会发现有的求助者一味地讲述过去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种种看法,却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回避现在。 *原因 1,求助者不够坦率、不敢自我暴露; 2,借过去和未来来逃避现在; 3,求助者本身的思路不清楚或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为此,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表达出他们现在和此时此地的想法和感受。 *分析 不同咨询流派对即刻性的看法不同: 精神分析比较重视过去的经验; 完形学派和现实主义疗法注重现在,特别是此时此地的反映; 行为主义向过去挖掘,但对影响求助者未来的自我表现有兴趣。
第 5 单元:结构化技术
一、含义 结构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说明与界定咨询开始到咨询结束之间所涉及的要素,包括理论框架、咨询关系、咨询环境与相关程序。 二、四要素 1,理论框架:咨询师用来解释求助者行为,引导求助者产生正面改变所依据的理论。 2,咨询关系: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对该角色的期待。 3,咨询环境:可以协助求助者处理问题的环境。 4,相关程序: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咨询的依据。 *理论框架与咨询关系 理论框架与咨询关系息息相关。不同理论框架有不同的哲学观和人性观,对人性内涵、问题行为的形成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咨询关系的态度也有所差异。 求助者中心疗法以情感为取向,咨询重点放在处理求助者的情感反应,咨询关系特别重视,强调建立无条件积极关爱的咨询关系。 理性情绪疗法以认知为取向,咨询重点放在处理求助者的认知反应。该方法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又强调积极互动,故咨询关系常常面临挑战。 行为主义疗法以行为为取向,咨询重点为直接处理求助者的行为问题。不十分强调咨询关系。但咨询师必须是求助者的教练,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故也要有良好的咨询关系。 *咨询环境:使人感到安全、舒服与放松。具体说,房间要保障隐私;位置清静;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使人心神稳定,集中思绪;桌椅摆设易使人沟通、地位平等,简洁等等。 *相关程序:咨询间隔时间;如何联系;保密;危急时刻;何时结束;费用及如何支付等。签订协议书。 三、适用时机 任何时机。开始时,说明从开始到结束的要素。过程中,进行一项活动前,有必要说明活动方式、角色等,让求助者决定是否参加。 四、功能 1,减少求助者的疑惑与不切实际的期望 比如:咨询师是万能的,有能力帮助其解决任何问题; 自己只需等待咨询师的建议; 问题很快就会获得解决; 咨询过程就是听咨询师分析,找出问题原因等。 咨询师要协助求助者了解自己和咨询师的角色与责任。 2,协助求助者了解咨询过程,以减少其焦虑 3,协助求助者作好准备,以利咨询顺利进行。
第 16 单元:信息提供技术
一、含义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了协助求助者了解问题、作决定,或规划行动解决问题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给求助者相关的资料信息。是咨询必然的一环。 二、比较:信息提供技术与自我表达技术的关系 三、信息提供的方式 直接由咨询师提供; 咨询师告诉求助者从何处、用什么方式获得。 四、时机 任何时机。如果资料信息能够帮助求助者顺利进入咨询、了解咨询过程、了解咨询师的可能做法、了解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等,就都可以使用。 五、注意事项 1,如由咨询师提供资料,要避免助长求助者的依赖心理; 2,如资料需求助者亲自去获得,咨询师要告诉获取信息的技巧; 3,要告知资料如何使用; 4,特别是要探讨阅读资料后的体会。 六、功能 1,协助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或自己的问题; 2,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 3,养成求助者为问题主动负责的行为。
第 17 单元:解释技术
一、含义 所谓解释即咨询师运用有关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以加深求助者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了解,从而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 当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基本情况掌握后,咨询师应当结合理论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做出系统的说明、科学的解释。 应该视不同的求助者,采用对方能理解的理论和语言来解释,让对方明白和可信。 二、解释内容 1,是否有心理问题及其性质; 2,问题的主要原因,演变过程; 3,咨询的过程、方法和效果等等。 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咨询师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三、比较 解释技术与结构化技术的关系 解释技术与内容反映技术 解释技术与自我表达技术 解释与内容反映的差别在于,后者是从求助者的角度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解释则是咨询师站在自己的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说明。 解释与内容表达亦有关,但解释侧重于作理论上的分析,而内容表达则是指咨询师提供信息、建议、反馈等等。 四、注意事项 第一,咨询师在进行解释时,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否则,解释势必偏离。 如果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宜随便地发表看法,更不能作缺乏科学性的随意的解释。这是有危害性的。可以采用咨询技能来进一步把握问题。 第二,咨询师应明了自己想解释的内容是什么,若自己也模糊不清或前后矛盾,则效果就差,甚至起反作用。 有些咨询师凭感觉和经验知道求助者的问题所在,但难以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系统的分析解释,他们的解释或过于表面化,或叙述不清,或缺乏说服力。这就需要提高理论修养,否则会影响咨询效果。 第三,作解释是必要的,但应该是必要的解释。 咨询师应视情况而作出合适的解释,也就是说,咨询师掌握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要告诉求助者。 谨慎解释的方面 1,会增加求助者心理负担的解释; 2,求助者不能很好理解的解释; 3,与求助者信奉的理论矛盾的解释; 4,不利于求助者面对现实的解释; 原则是有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和成长。 第四,要灵活地运用解释技巧。 考虑因素: 1,文化程度; 2,理论修养; 3,个性特征; 4,领悟能力; 5,问题特征; 6,理论特点。 第五,咨询师的解释不能强加在求助者身上。 一方面不能在求助者还没这种心理准备的时候就匆忙地予以解释,过早往往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不能把求助者不同意或有怀疑的解释加在他的身上。
单元小结:1,解释技术是富有个体性的活动,对同一个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加以解释。 2,解释技术的使用过程是理论性、技术性、艺术性结合的过程,咨询师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 3,解释技术的使用要注意针对性。
第 18 单元:指导技术
一、指导技术的含义 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指导技巧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二、指导角度 1,针对原因而展开的,如精神分析中咨询师指导求助者作自由联想,以寻找深层的乃至潜意识的思想,挖掘问题的深层根源; 2,针对思维方式和内容进行的,如合理情绪疗法针对求助者不合理、非理性的想法进行质疑、对抗、驳斥,指导其改变不合理的观念,调整认知机构,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3,针对行为的,特别是行为主义疗法基本上都是行为指导的方法,指导求助者作各种训练,如系统脱敏法、满灌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等 4,综合开展的,如完形学派咨询师习惯于作角色扮演指导,使求助者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为。
三、注意事项 1.咨询师应十分明了自己对求助者指导些什么、效果怎样,叙述应清楚,应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 2.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求助者执行,若求助者不理解、不接受,效果就差甚至无效,还会引起反感; 3.指导时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会同时对求助者产生影响。 4.不同理论流派对指导技术的使用有不同看法。 比如,非指导型咨询师,不赞同用指导技巧,他们反对操纵和支配求助者,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求助者作决定,任何时候都让求助者自己确定讨论的问题,不提出需要矫正的问题,也不要求求助者执行推荐的活动。 但多数咨询师仍然经常地使用指导技巧,认为它是最有助于影响求助者的方法。
第1 9 单元:非言语技术
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活动包括两方面: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主要有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状态、声音特性、空间距离、衣着步态等等。 一、非言语的重要性 或伴随言语内容一起出现,对言语内容作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 非言语行为能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提供的信息,甚至是言语想要回避、隐藏、作假的内容,因为人们可以不说真话,或试图隐藏其真实情感,但非言语行为却常常不知觉中会泄露真情实意。 二、学习意义 借助于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咨询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心理活动; 咨询师也可以由此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求助者的支持和理解。 因此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并妥善运用,是一个优秀咨询师的基本功。 三、注意事项 1.要综合考虑人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涵义,但不是唯一的,需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比如: 与文化背景有关 与个性特点有关 与行为习惯有关 与特定情境有关 *一个单一的动作有时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含义,为此,应观察一个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