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有读者给我来信, 她因为无法控制体重增长而感觉很崩溃, 但她长胖的理由非常特别。 她说:
“ 我观察自己,发现我一旦肚子饿的时候,脾气就特别差。
即使很快就吃到东西,在吃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是一直在责怪母亲的。
怪她这没做好,那没做到,却又不是跟吃有关的。
每次吃饭都在抱怨,总是不知不觉吃了很多,体重一路上涨。即使每天都锻炼,但体重却不断增加。 ”
吃饭曾经是她的“童年阴影”, 相信也是很多人经历过的痛苦: 一边吃饭,一边被指责。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怎么隔壁xx比你强那么多?”
“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没见过你这么挑食的孩子”
“今天老师说你在学校又惹事了,你这孩子怎么回事?”
很多父母都容易焦虑, 目光时刻落在孩子身上, 关注孩子各种显现和潜在问题, 然后急切地进行教育、纠正、甚至指责。
一家人一起吃饭时,就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而这个时间变成了孩子被集中“攻击”的高压时刻。
哪哪都不对,怎么做都不好, 不被认同,不被喜欢,总是我的错。
吃饭总和不愉快在一起, 吃饭也总和“我不好”连在一起。 可想而知,这样的感受有多糟糕。
原本吃饭是让人满足的时间, 却伴随着没完没了的抱怨, 无力承受,又无法反抗, 就只能靠吞咽,靠不停地咀嚼, 来对抗这难受的感觉。
这种无声的反抗,似乎在说: 我把这些指责吃下去了,就消灭它了。
又似乎在说,我不能说什么, 但可以用吃这个动作来反抗你。
2
甚至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吃着妈妈的“抱怨”长大的。
于是长大后,我们又不断重演这样情境, 只是换成了我们去抱怨他人。
尤其在亲密关系里, 我们从来都不缺理由去抱怨别人, 对方身上的问题总是很多,
但抱怨其实只是一种表象, 只有借着抱怨,你才可以和她亲密连接。
抱怨妈妈这个没做好,其实是说, 我投出了期望,而你让我伤心了。
抱怨妈妈这个没做到,其实是说, 我付出了信任,而你让我失望了。
这种投入、付出, 其实就是一种亲密连接的需求。 抱怨是爱,抱怨也是恨。
那是你小时候体会到的爱和恨, 恨让你积压愤怒、委屈、伤心,爱又让你无力反抗, 所以只有一起吞下,现在变成你自己的爱和恨, 无法表达的爱,和不可言传的恨。
如果爱可以直接表达,恨可以直接言说, 那也许就不需要“抱怨”来做载体。
可以对妈妈说: 我爱你的什么,我恨你什么, 我需要你什么,我讨厌你什么…… 可以抱抱我吗?
当两人真实相对,说出内心真正想说的话, 爱终究可以化解恨, 你也可以重新回到母亲爱的怀抱。
抱怨有其形成的原因, 也有其持续存在的意义, 当你能深刻理解这些, 就能看到空间,也就能自由选择。
3
不仅对孩子,跟伴侣的相处中, 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抱怨模式。
妻子不停地抱怨, 抱怨自己承担了孩子的教育责任, 又要操心家里的方方面面;
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丈夫连句好听的话也没有,也不关心人, 总是沉着脸,甚至还经常发脾气。
丈夫以沉默应对, 妻子的抱怨就像打在了棉花上,没有反应, 于是抱怨就没完没了。
丈夫忍不住大吼一声,这回抱怨停住了, 因为妻子的抱怨像打在了墙上, 硬生生地被弹回来,很疼。
但是丈夫如果仔细听妻子的抱怨, 就会发现:这些抱怨其实在说,我需要你, 想得到你的认同,想得到你的爱。 你不回应我,让我觉得你不爱我。 你可以好好爱我吗?
爱和恨其实都可以直接表达。
可能直接表达爱, 就像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 容易显得自己不堪一击。
而直接表达恨, 又担心对方不接受,关系会失控、恶化。
借着对具体琐事理直气壮的抱怨, 可以让对方无以否认,无以抗拒, 让自己处于绝对优势的位置, 又不让人看到自己脆弱无助的一面, 还有理由释放自己情绪。
但其实抱怨赢了情绪,输了感情, 让彼此距离更遥远。
因为这种亲密连接总是带着条件的: 我需要你足够好的,我才有理由来完全爱你。
4
在亲密关系中, 抱怨总是伴随着过度关注和过度付出, 抱怨也总是伴随着期望和失望, 抱怨也总是因不能被理解而不断重复。
我们真正理解抱怨的原因和意义, 就不会想像铲除恶习地要绝对清除它。
其实你也难以真正清除它, 它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 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都身不由己被过去深深地刻上烙印, 你就是这样复杂、独特、好坏并存的你。
但你可以选择的是,和抱怨保持怎样的关系。 可以和它说:我暂时不需要你了。 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角落,然后说,你先呆在这里吧。
你也可以重新建构“抱怨”, 翻译出你抱怨的话真正想说的是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期待着什么,又对什么失望。 让自己,也让别人看到,被包裹着的隐藏情绪。
面对总是抱怨的亲人,你不妨可以对她说, 我听懂了你的话,你想说的是,你多么需要我,你多么在乎我,你多么爱我,我真的听懂了。
抱怨一旦被真正理解, 那就不再需要不断重复了。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