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抑郁专栏 > 抑郁案例 > 正文

你的问题是焦虑,还是抑郁?

你的问题是焦虑,还是抑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5 11:18:28          ★★★

少年焦虑治疗不及时,青年抑郁便随之而来  抗抑郁药物与认知行为治疗将两者一并解决

  你的问题是焦虑,还是抑郁?在精神医学的领域,诊断决定治疗,焦虑和抑郁被人为地区分成两种不同的疾病。实际上,很多人同时受到两者的困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70%的抑郁症患者有焦虑,而一半的慢性焦虑者也有明显的抑郁症临床症状。两者的重叠使得病程拖长,损害人的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增加了他们的自杀风险。

  结症:

  把小问题看得太严重

  在过去几年,临床学家和研究者有了更新的认识:抑郁和焦虑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大卫·巴洛博士称,两种疾病的遗传性类似,神经系统的机理也差不多,都是大脑应激反应系统反应过度,刺激了大脑的情绪中心,特别是大脑杏仁核里的“恐惧中心”。很多人在生活中一碰到应激事件就会发生焦虑,有些人更为敏感,进一步发生了抑郁。

  焦虑,是预感下一刻或未来几天会发生危险;抑郁,是觉得自己无法应对危险,只好放弃。抑郁其实是一种精神崩溃,特点是思维、认知和行为都变慢了。本来并不严重的外界不良刺激,却能对这些人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冲击,把他们的应激反应系统“绑架”了。

  在认知过程上,抑郁和焦虑的人都高估了危险的严重性,而低估了自己应对危险的能力,导致他们在求职、请求帮助、与异性约会等的时候,眼里看到的全是风险。

  在应对问题的模式上,抑郁和焦虑的人都采取了回避的方法,回避他们害怕和觉得不舒服的东西,而不是学习应对的技巧,特别是社交技巧。美国焦虑障碍协会主席杰瑞林·罗斯称,社交恐惧与抑郁是显着相关的,使那些年轻人不敢出去跟别人交往,更不用说异性约会。他们没有朋友,非常孤立,不与外界接触。

  年龄:

  及早发现焦虑的苗头

  一些人的焦虑是天生的,一些人的焦虑则是父母过度关注造成的。有的父母希望把子女培养成完美的人,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又无法教会孩子一些父母自己也不懂的技巧,导致小孩日后出现焦虑和抑郁。

  焦虑通常在抑郁发病之前数年就出现了。目前,焦虑多数发作于少年期,而抑郁多数发生于二十多岁。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雅普科博士认为,焦虑的孩子如果得不到治疗,以及学会一些认知技巧,就很难自己好起来;反过来在出现焦虑症苗头的时候积极治疗,就能预防随之而来的抑郁。

  不同性质的焦虑引发抑郁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强迫症、惊恐障碍和社交恐惧常常会惹出抑郁来,而对于具体事物的恐惧则不太容易抑郁。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约瑟夫·希姆勒博士发现年龄也有影响:40岁以后才首次焦虑发作的人比较容易抑郁,50岁才首次惊恐发作的人往往有抑郁的病史,或者正处于抑郁状态。

  治疗:

  抑郁焦虑可一网打尽

  心理卫生专家常常难以分辨焦虑与抑郁,其实这就对了。

  对抑郁症的有效治疗也要消除焦虑。认知行为治疗就是围绕这二者展开的。常用的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也对多种焦虑障碍有效,例如社交恐惧、惊恐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罗斯称,治疗的时候不一定要查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先后。很多情况下,抑郁是因为受到了焦虑的折磨,一旦治好了焦虑,抑郁也随之缓解。希姆勒称,同时治疗两种障碍的效果比较好,有时抑郁的影响很大,使人什么事都干不了,才不得不优先解决。例如,治疗焦虑的暴露疗法需让人逐步努力面对他们害怕的情景,而抑郁的存在会干扰他们的努力,抗抑郁药就能改变这一点。大多数SSRI抗抑郁药在美国已被批准用来治疗焦虑障碍,而且是治疗的首选用药,但对于个体患者来说,哪种药的效果最好则要试验性治疗后才知道。

  罗斯发现,操作正确的认知行为治疗能让80%~90%的患者恢复良好。但请注意:不是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是认知行为治疗。这种治疗有着非常具体的方法设置,也不是每个精神卫生专家都受过认知行为治疗训练的,因此患者需要明确他们接受的是什么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焦虑和抑郁有着同样的效果,而后者在预防复发方面更有优势,让患者更为满意,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对康复有贡献。新的研究数据显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使大脑产生新的神经联系,能够绕过有问题的反应通路。

  预期焦虑的自我救赎

  预期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人们等待节日礼物,孩子等待父母回家——期待其实是等待精神上的解脱。哈佛医学院助理临床教授司瑞尼·皮尔莱博士认为,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人们逐渐学会了害怕预期中的不好结果,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好的结果,这令我们头脑中提前出现了可怕的失望。

  生活中充满了这些烦心事:如果我还不起款怎么办?他/她离开我怎么办?他/她去了哪儿呢?星期一又要上班怎么过?种种预期的问题最终沉淀到潜意识中,每天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都对应有一个预期的灾祸,我们以为预期便能阻止灾祸的发生,但适得其反。这种无意识的恐惧影响了大脑的恐惧中心,会打断大脑的行动计划,令好事落空。

  对此皮尔莱提出如下对策:

  1.中断焦虑情绪。不必等到预期的结果出现,只要随便用一个积极的想法便可将预期恐惧中断,例如可以把一些会让你开心的图画放在身边,不时看看。

  2.改变关注焦点。不要让你的心跳得越来越快,或者按预期做事,而将注意力放在别处,例如每天把好的事情记录下来,或者上网看看开心的视频短片。

  3.关注焦虑本身。注意感受焦虑在身体哪个部位,然后“看”着它,很快就能平静下来,但不要想“为什么”,不要做分析评价。

  4.问自己几个问题:

  如果这是坏的,什么是好的?

  如果这是可怕的,我能期待什么?

  如果这让我不好受,什么能让我好过?

  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作者:编译 伍君…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医生,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机构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逸仙桥旁)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